• péng
  • tóu
  • xi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éng tóu xiǎn zú

成语解释:蓬:散乱。跣:赤脚。头发散乱,双脚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狈或困苦之状。亦作“披头跣足”、“蓬头赤脚”。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买臣妻的后夫亦在役中,其妻蓬头跣足,随伴送饭。”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外表

繁体字形:蓬頭跣足

英文翻译:unkempt

蓬头跣足的意思

蓬:1.飞蓬,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像柳叶,边缘有齿,瘦果上有白色刺毛。2.松散;杂乱:蓬头垢面。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跣:光着(脚):跣足。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成语评论

蓬头跣足”这个词,听起来像不像一个人顶着乱糟糟的头发、光着脚丫子满街跑的画面?比如:“他三天没回家,蓬头跣足地蹲在路边啃馒头,活像个流浪汉。”这里既描述了外貌的狼狈,又暗示了生活状态的窘迫。

有人问:“蓬头跣足只能用来形容穷人吗?” 其实不然。比如一位隐居山林的画家,可能故意蓬头跣足,只为追求创作时的自由感。这种“不修边幅”反而成了一种生活态度的象征——谁说光鲜的外表才是唯一选择?

再看个例子:“她熬夜写论文,蓬头跣足地趴在书桌前,咖啡杯堆成了小山。”这里的“蓬头跣足”没有贬义,反而突显了专注和投入的状态。这说明同一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下能传递完全不同的情绪。

我注意到,现代人用这个词时,常带着点调侃或自嘲。比如朋友自拍发朋友圈:“周末宅家蓬头跣足模式启动!”既承认不够精致,又透着轻松自在。这种用法弱化了成语原本的落魄感,反而赋予它接地气的生活气息。

有个有趣的现象:古人用“蓬头跣足”多描写战乱饥荒,而今人却能把它变成某种“反内卷”宣言。就像有人故意穿着破洞牛仔裤参加发布会,看似随意,实则精心设计。这让我想到——语言和形象,始终在与时代共同进化。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古代道士修炼时确实会保持蓬头跣足,认为这样更接近自然状态。所以下次看到这个词,不妨多想想背后的可能性:是无奈?是选择?还是某种隐秘的智慧?答案或许比表面更有趣。

蓬头跣足的造句

  1. 造句 黑白二女正坐着喝茶,忽见一个蓬头跣足,浑身脏兮兮的小孩径直过来,与二人共桌,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不住在二人面上打转儿。
  2. 造句 郭母蓬头跣足的跪在家门口,怨声连连,她伸手摸向瑞年经常坐过的地方开始毫骂。
  3. 造句 今画蓬头跣足嘻笑之人,手持三足蟾弄之,曰此刘海戏蟾图也。
  4. 造句 但见喜乐蓬头跣足,面上血迹斑斑,撕裂的衣衫已被鲜血浸染,观之可怖至极。
  5. 造句 但见这猴头蓬头跣足,铁嘴獠牙,双目如电,竟长着一副毛脸雷公脸。
  6. 造句 甘宁见到沙摩柯,见他蓬头跣足,不敢交战,拨马便逃,武将守则第232条:“胆子小。
  7. 造句 沙悟净轰然应诺,使出天罡变化,变成雨师法身,一个乌髯怪物,体高百丈,蓬头跣足,指甲长如利爪,遍身黄毛覆盖,手持梭罗宝杖,带领二百妖兵向琅琊断壁杀去。
  8. 造句 张锋出寨,见孟优将近,身旁皆是青眼黑面,黄发紫须,耳带金环,蓬头跣足,身长力大之士。
  9. 造句 话说冰凌自九月十五未时开始发疯,将自己弄得满身污秽,蓬头跣足,手舞足蹈,一直持续到酉时方止,成功骗过了冰清和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