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áng
  • láng
  • ch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

成语解释: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人目光短浅

繁体字形:螳蜋捕蟬

英文翻译:Mantis catches cicada

螳螂捕蝉的意思

螳:螳螂:螳臂当车。

螂:见〔蟑螂〕、〔螳螂〕、〔蜣螂〕

捕:1.捉;逮:捕鱼。捕猎。捕捉。追捕。捕到了凶手。2.姓。

蝉: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根的汁液。成虫刺吸植物的汁。

成语评论

螳螂捕蝉”这个成语大家可能听过,但它的含义你真的理解吗?咱们先看个例子:小明为了抢到限量款球鞋,凌晨三点就去排队,结果第二天考试睡过头挂科了。这不就是典型的“螳螂捕蝉”吗?只顾着眼前的目标,完全没注意背后潜藏的危机。

为什么人们容易掉进这种思维陷阱?其实这和我们大脑的“优先处理机制”有关。当某个目标特别吸引人时,就像蝉对螳螂的诱惑,我们会自动进入“单线程”模式,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猎物身上。就像我去年炒股那会儿,眼睛死盯着涨停板,完全忘了考虑市场整体风险。

不过这个成语倒也不是全盘否定专注精神。关键是要学会“立体化观察”——既要盯着目标,也要时不时扭头看看四周。就像玩真人CS游戏,你既要瞄准对手,也得注意别被人从背后偷袭。有次我在职场竞标中就吃过这个亏,光想着怎么压价抢单,结果被竞争对手用增值服务反将一军。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破解方法?我自己的经验是养成“三秒停顿”习惯。每次准备全力冲刺时,故意停下来问自己:这个决定会影响哪些方面?有没有看不见的“黄雀”在附近?上周签租房合同前,我就是靠这个方法发现了隐藏的中介费条款,省了笔冤枉钱。

说到底,“螳螂捕蝉”揭示的是生存智慧的精髓——既要保持进取心,又要修炼全局观。就像老北京胡同里骑自行车,既要卯足劲蹬车,也得随时注意突然窜出来的行人。这种动态平衡的智慧,或许才是这个成语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

螳螂捕蝉的造句

  1. 造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我们应该牢记在心。
  2. 造句 一条小鱼吞下了小虾,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只翠鸟正向它冲下来。
  3. 造句 小偷只顾着偷东西,却没有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警察已经在外头等着逮捕他了。
  4. 造句 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5. 造句 这句是牧羊人吵架,狼赢得了猎物。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没关系。
  6. 造句 做人如果太过短视近利,瞻前不顾后,就会像螳螂捕蝉一样,招来其它的祸患。
  7. 造句 他一心都在算计别人,没想到这次竟然螳螂捕蝉,被人暗算了。
  8. 造句 有时不妨做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架势,利用别人在打斗的时机进行攻击。
  9. 造句 甲国攻击乙国,不料丙国乘虚而入,灭了甲国,这真是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
  10. 造句 做人如果太过短视近利,瞻前不顾后,就会像螳螂捕蝉一样,招来其他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