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rú bì xǐ
成语解释:视:看待;敝:破旧;屣:鞋。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形容轻视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孟子 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用于对事物的态度。
繁体字形:視如敝屣
英文翻译:regard as worn-out shoes
视:1.看:视力。视线。近视。熟视无睹。2.看待:轻视。重视。藐视。一视同仁。3.考察:视察。巡视。监视。4.姓。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敝:1.破旧;破烂:敝衣。舌敝唇焦。2.谦辞,用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敝姓。敝处。敝校。3.衰败:凋敝。经久不敝。
屣:鞋:弃之如敝屣(扔掉它如同扔掉破旧的鞋)。
“视如敝屣”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把某样东西看得像破鞋子一样不值钱。但具体怎么用?举个例子:公司里有个同事总爱炫耀自己的名牌包,却对团队合作的意见建议视如敝屣,结果项目推进困难时,大家都不愿意主动帮他。
为什么会有人把有价值的东西“视如敝屣”?这可能和认知偏差有关。比如父母保存了二十年的老照片,在孩子眼里只是一堆“占地方的旧纸片”。这种代际差异的背后,其实是情感价值和实用价值的错位——老一辈看重回忆的厚重,年轻人更关注空间的效率。
有个真实案例:某博物馆曾收到村民捐赠的明代瓷碗,捐赠者原以为这不过是“喂鸡的破碗”。专家鉴定后发现是珍贵文物,这个反转恰好印证了视如敝屣的深层含义——认知局限会让人与珍贵事物擦肩而过。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也有新解。我见过不少管理者把员工创意视如敝屣,却对所谓的“行业惯例”亦步亦趋。直到竞争对手用类似的创意打开市场,才后悔莫及。这提醒我们:轻视他人智慧,本质上是给自己设限。
换个角度想,被视如敝屣的事物,说不定正在等待被发现的价值。就像梵高的画作生前无人问津,如今却成为艺术瑰宝。所以当遇到不被重视的人或物时,不妨多问一句:“我是不是戴了偏见的有色眼镜?”这种自省,或许能帮我们打开新的认知维度。
最后要说的是,成语不仅是语言化石,更是现实的镜子。在物质过剩的今天,“视如敝屣”的现象反而愈演愈烈。但换个角度看,当我们学会珍视曾被忽略的事物时,或许能发现生活里藏着更多意外之喜——就像在旧书摊淘到绝版好书,或者在老城区找到惊艳的创意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