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ū zhī ruò wù
成语解释: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骛呢!”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趋之若骛
英文翻译:like a flock of ducks
趋:[qū]1.快走:趋走。趋进。趋前。趋奉。趋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趋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趋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2.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趋向。趋势。大势所趋。3.鹅或蛇伸头咬人。4.追求,追逐:趋时(追求时髦)。趋利。趋光性。[cù]古同“促”,催促;急速。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骛:1.奔驰;乱跑:驰骛。2.同“务”:外骛。好高骛远。
“趋之若鹜”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某网红奶茶店刚开业时,门口天天排长队,年轻人为了买一杯奶茶甚至愿意等两小时。这时候可以说:“新店开业时,顾客趋之若鹜,队伍绕了商场半圈。”这种场景是不是特别形象?大家被新鲜感吸引,像鸭子一样成群结队涌向目标。
为什么人们会“趋之若鹜”?其实背后藏着从众心理。比如直播带货兴起时,很多观众看到别人抢购,自己也忍不住点击下单。我曾亲眼见朋友因为“全网断货”的营销话术,囤了三年用不完的面膜。这种跟风行为虽然能带来短期满足,但也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这种现象只有负面意义吗?未必。去年社区组织急救培训,报名通知刚发出来,居民们就趋之若鹜,半小时名额全满。这说明当群体行为导向积极方向时,“趋之若鹜”反而能推动好事发生。关键要看追逐的对象是否真正有价值。
职场中的趋之若鹜更值得玩味。前几年Python编程火遍全网,不少职场人盲目报班学习,结果真正用到的不足三成。有个做行政的朋友告诉我,她花三个月学的代码,最后只用来给Excel表格改颜色。这种追逐看似上进,实则可能偏离个人发展主线。
投资领域堪称趋之若鹜的重灾区。还记得虚拟货币暴涨那年吗?连广场舞大妈都在讨论比特币。有次在菜市场听见两位阿姨争论该买狗狗币还是柴犬币,荒诞中透着真实。追逐财富本无可厚非,但若缺乏基本认知,就像蒙眼参加赛跑的选手。
观察这些现象,我发现“趋之若鹜”其实是面镜子。它既照见群体智慧的力量,也暴露出独立思考的缺失。就像春天迁徙的候鸟,集体行动能提高生存概率,但若有领头鸟飞错方向,整个队伍都可能陷入危机。我们既要善用群体势能,也要保持清醒判断。
如何在信息爆炸时代避免盲目跟风?或许可以试试“延迟决策法”。当看到周围人都在追捧某事物时,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真的适合我吗?我有能力持续投入吗?如果不跟随会怎样?去年健身环大火时,我忍住了没买,结果三个月后二手平台出现大量九成新转让——很多人的热情消退得比想象中更快。
说到底,“趋之若鹜”本身没有对错,关键在于背后的动机与结果。就像潮水涨落自有规律,我们既要懂得借势而为,也要学会在退潮前找到自己的礁石。下次再遇到众人追逐的热点时,不妨先站在原地,感受风向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