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ng yán xì yǔ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成语出处: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们好像是久别重逢,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和藏在这些轻言细语后边的无限的担心。”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状语;指低声说话
繁体字形:輕言細語
英文翻译:speak in a mild tone
轻:1.重量小;负载力小。与“重”相对:轻如鸿毛。轻装。2.数量少;程度浅:年轻。轻伤不下火线。3.不用猛力:轻拿轻放。4.不重要:责任轻。5.不重视;不认真:轻视。轻率。6.不严肃:轻薄。7.轻松:轻音乐。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细:1.(条状物)横剖面小(跟“粗”相对,2.—3.同):细铅丝。她们纺的线又细又匀。4.(长条形)两边的距离近:画一条细线。曲折的小河细得像腰带。5.颗粒小:细沙。玉米面磨得很细。6.音量小:嗓音细。7.精细:江西细瓷。这几件玉石雕刻做得真细。8.仔细;详细;周密:细看。精打细算。深耕细作。这人心很细。9.细微;细小:细节。事无巨细。不要管得太细。10.年龄小:细妹。细娃子。11.姓。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轻言细语”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轻声说话,柔和表达”。但为什么人们总说它比“嗓门大”更有用呢?
举个例子:小张和同事因为项目分工起了争执,会议室里火药味十足。这时组长没有加入争吵,而是用平和的语气说:“大家先坐下来,咱们把每个人的优势理清楚再分配任务,怎么样?”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缓和。你看,轻言细语不是示弱,而是用理性化解情绪。这种场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安慰哭闹的孩子,或者调解朋友矛盾,轻柔的语调就像温水,更容易让人卸下防备。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所有场合都适用吗?当然不是。比如消防员在火场指挥疏散时,必须用清晰有力的指令。但在需要建立信任或处理敏感话题时,轻言细语往往能打开对方的心门。我曾在医院见过一位护士,面对焦躁的病人,她始终保持低缓的语速和微笑,连带着消毒棉球的动作都变轻了——这种整体性的温和传达着无声的关怀。
有趣的是,语言学家发现音量与说服力并非正相关。当人刻意压低声音时,反而会促使对方集中注意力倾听。就像深夜电台的主持人,明明声音轻得像耳语,却能让无数失眠者产生共鸣。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老师上课从不吼叫,但学生总能安静听讲。
在数字时代,轻言细语有了新内涵。微信聊天时多发个“~”符号,邮件开头加句“您看这样是否合适”,这些细节都在模拟面对面的轻声交流。我常提醒团队新人:文字没有表情,但标点和用词能传递态度。用感叹号轰炸对方,和用问句征求建议,效果天差地别。
不过要注意文化差异。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高声调是热情的表现;而北欧国家日常对话普遍音量较低。这提醒我们:轻言细语的核心不在分贝值,而在是否让对方感到被尊重。就像钢琴演奏,强音和弱音交替才能组成完整乐章。
下次遇到沟通难题时,不妨试试把手机调低两格音量,把“你必须”换成“或许我们可以”。你会发现,有些话像羽毛落地,反而比石头砸地留下更深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