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án mián bù duàn
成语解释: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成语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连续不止
繁体字形:連綿不斷
英文翻译:without stop
连:1.连接:心连心。骨肉相连。天连水,水连天。藕断丝连。这两句话连不起来。2.连续;接续:连演一个多月。连打几枪。3.包括在内:连我三个人。连皮三十斤。连根拔。4.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营,下辖若干排。5.姓。6.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连下棋也不会。连一天都没休息。
绵:1.丝绵。2.柔软:绵软。3.单薄:绵力。绵薄。4.连续不断:绵延。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断: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6.姓。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看到“连绵不断”这个成语,你会想到什么场景?或许是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也可能是手机里接二连三的工作消息。这个成语就像它的字面意思,总让人联想到某种持续且难以中断的状态。
有人问:“连绵不断只能形容自然现象吗?”其实不然。比如最近小区改造,装修队的电钻声从清晨响到黄昏,这种持续性的噪音用“连绵不断”就特别贴切。上周同事老张还开玩笑:“这装修声比我媳妇的唠叨还绵长。”你看,生活中的幽默感也能让成语活起来。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人们总用“连绵”修饰“不断”?试着把成语拆开看,“连绵”本指山脉河流的延续形态,叠加“不断”后形成视觉与时间的双重强调。就像去年自驾川藏线时,那些层叠的山峦让我突然明白——原来自然景观早就在教我们如何精准表达。
工作中如何活用这个成语?记得上季度做市场报告时,我用“消费者需求呈现连绵不断的变化趋势”替代了平铺直叙的数据描述,主管当场点赞:“这个说法比柱状图更生动。”可见恰当的成语运用能让专业表达更具感染力。
有人担心频繁使用会让语言失去新意。我的经验是:给旧瓶装新酒。比如形容直播带货时说“主播的话术像瀑布般连绵不断”,既保留成语韵味又融入现代元素。语言本就是流动的江河,关键在于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短视频平台上的宠物博主用“连绵不绝的猫毛”形容换季场景,获得20万点赞。这说明只要场景契合,成语完全可以突破书面语框架。下次遇到堵车长龙,或许可以调侃句:“这车流可比黄河水还连绵不断。”生活处处是语文课堂。
最后分享个小窍门:遇到需要强调持续性的场景时,先在脑海里勾勒画面——是延展的线条?流动的液体?还是循环的声音?找到对应的视觉元素,再匹配“连绵不断”的多种用法,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远比想象中更灵活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