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í yí bù duàn
成语解释:犹言迟疑不决。
成语出处:唐 韩愈《沦淮西事宜状》:“迟疑不断,未有能成其事者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遲疑不斷
英文翻译:irresolute
迟:1.慢:迟缓。事不宜迟。2.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迟到。昨天睡得太迟了。3.姓。
疑:[yí]1.不信,猜度(duó):疑惑。疑问。疑心。疑团。疑虑。疑窦。疑点。疑端。猜疑。怀疑。半信半疑。2.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疑案。疑难。疑义。存疑。[nǐ]1.安定,止息。2.古同“拟”,比拟。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断: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6.姓。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哎,你别说,"迟疑不断"这成语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比如同事老王想跳槽又怕失业,天天念叨"再等等看吧",结果半年过去机会全被别人抢走了。这种纠结劲儿啊,说白了就是典型的心中有秤砣——左右晃悠。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迟疑不断和优柔寡断有啥区别?嘿,问得好!前者更像反复掂量,后者直接是拿不定主意。就像网购时挑颜色,前者是"红色显白但容易脏,黑色百搭但太沉闷"的碎碎念,后者直接卡在支付界面半小时。
记得去年公司接了个大单子,市场部张姐愣是纠结了三天要不要加预算。最后还是老板看不下去说了句:"再迟疑的话,黄花菜都凉了!"结果你猜怎么着?隔壁公司早把资源包圆了。所以说关键时刻,敢拍板比瞎琢磨重要得多。
不过话说回来,适当迟疑也不算坏事。上周我买学区房,硬是拉着中介把周边五公里摸了个遍。虽然被媳妇儿吐槽"磨叽",但最后选的房子确实性价比更高。所以关键得看事儿的大小——买根冰棍儿用不着想半天,但人生大事确实得仔细掂量。
要我说啊,这毛病就像手机里的缓存。偶尔清理能提升效率,但要是天天清理反而浪费时间。下次遇到选择困难时,不妨先给自己设个闹钟:三分钟想不清楚就直接抛硬币。等硬币抛到空中那一刻,你心里真正想要啥,自然就门儿清了。
说到底,咱们都不是神仙,谁还没个犯迷糊的时候?重要的是别让迟疑变成习惯。就像老话说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与其在十字路口转圈圈,不如选条道先走起来。毕竟人生这条路啊,走着走着风景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