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uàn
  • d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duàn rú dài

成语解释: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成语出处:《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或情绪等

繁体字形:不斷如帶

英文翻译:Endless

不断如带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断: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6.姓。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带:1.带子或像带子的长条物:皮带。鞋带儿。传送带。2.轮胎:车带。汽车外带。3.地带;区域:温带。黄河一带。4.白带:带下。5.姓。6.随身拿着;携带:带行李。带干粮。7.捎带着做某事:上街带包茶叶来(捎带着买)。你出去请把门带上(随手关上)。8.呈现;显出:面带笑容。9.含有:这瓜带点儿苦味。说话带刺儿。10.连着;附带:带叶的橘子。连说带笑。放牛带割草。11.引导;领:带队。带徒弟。12.带动:以点带面。他这样一来带得大家都勤快了。13.照看(孩子):孙子是奶奶带大的。

成语评论

哎哟,说到“不断如带”这个成语,可能有人会挠头:“这到底是啥意思啊?”咱们先拆开来看,“不断”好理解,就是连续不停;“如带”呢,就像一条带子一样连成一串。说白了,这词儿就是形容事物像绳子一样连绵不绝,中间不带断档的,对吧?举个栗子——你瞧,春天的小溪解冻后,水流“不断如带”地穿过山谷,哗啦啦的声音能传老远,这不就是活生生的画面感吗?

这时候可能有人嘀咕:“这成语用在工作场景里合适不?”嘿,还真行!比如办公室里,同事小张的键盘声“不断如带”地响了一上午,连午休都没停过。你品品,这种形容是不是比干巴巴的“他一直打字”更带劲?关键是把那种持续、连贯的状态给“拎”出来了。

再换个角度想,咱们的生活里有没有“不断如带”的例子?比如地铁站早高峰的人流,乌泱泱的乘客“不断如带”地涌向闸机口,队伍能绕大厅两圈半。不过这里得插句个人看法:这种“不断如带”虽然壮观,但咱还是尽量错峰出行,省得被挤成沙丁鱼罐头不是?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问题:“这成语只能形容实物吗?”那可不一定!你比如说直播带货的主播,嘴皮子“不断如带”地介绍产品,三分钟不带喘气的,这种语言上的连续性照样适用。要我说啊,语言本来就是流动的,用成语也得灵活点儿,别被字面意思框死咯。

话说回来,现在信息流“不断如带”地冲刷手机屏幕的时代,这个成语反倒有了新生命。就像刷短视频时,算法推的内容一条接一条,根本停不下来——这种体验用“不断如带”来形容,是不是比“连续推送”更传神?不过咱也得提醒自己:该断就断,别真被数据流带着跑偏喽。

最后唠句实在的,成语这玩意儿就像调味料,用得恰到好处能让文章“香”不少。下次写东西要是碰到需要表达连续性的场景,不妨试试“不断如带”,保准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记住了啊,语言是活的,关键看咱们咋盘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