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iān cháng mò jí
成语解释: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成语出处:清 昭槤《啸亭续录 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表示距离远而无力相助
繁体字形:鞭長莫及
英文翻译:be beyond one 's grasp
鞭:1.鞭子:扬鞭。快马加鞭。2.古代兵器,用铁做成,有节,没有锋刃:钢鞭。竹节鞭。3.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竹鞭。4.供食用或药用的某些雄兽的阴茎:鹿鞭。牛鞭。5.成串的小爆竹,放起来响声连续不断:一挂鞭。放鞭。6.鞭打:鞭马。掘墓鞭尸。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莫:[mò]1.不要:莫哭。2.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4.古同“漠”,广大。5.姓。[mù]古同“暮”。
及:1.达到:波及。普及。及格。目力所及。由表及里。将及十载。2.赶上:及时。及早。望尘莫及。3.比得上:论学习,我不及他。4.推及;顾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5.姓。6.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哎哟,这个“鞭长莫及”的成语,乍一听有点抽象对吧?别急,咱先掰扯掰扯它的字面意思。这成语最早来自《左传》,原话是“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意思就是说鞭子再长,也抽不到马的肚子——说白了就是“手够不着,管不了”。
举个栗子,比如你看到邻居家的熊孩子把球踢进你家院子,但两家中间隔着三米高的围墙。这时候你叉着腰喊:“快把球还我!”结果孩子他爹探出头来说:“您自个儿翻墙拿呗!”你瞅着那围墙,心里直嘀咕:“好家伙,这真是鞭长莫及啊!”这时候核心问题就来了:为啥要用这个成语呢?因为它精准表达了“想管却管不着”的无奈,就像你明明占理,却拿不回那个球。
换个场景,比如职场里的事儿。老王是部门主管,听说分公司有个项目乱成一锅粥,急得直拍大腿。可分公司在两千公里外,总部又规定不能跨区插手。他只能对着电话叹气:“这事儿我真是鞭长莫及啊!”这里自问自答一下:为啥老王用这个词?因为他权限和地理范围都被卡死了,跟短鞭子够不着马肚子一个道理。
要我说啊,这成语背后其实藏着个现代人都懂的道理——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靠硬刚解决。有时候认清能力的边界,比逞强更聪明。就像你非要用手抓天上的云,还不如等它变成雨呢!
再整点新鲜的,比如说国际新闻里常听到的。某个国家想干预别国内政,结果被怼回来:“这是我们的家务事!”这时候网友就会调侃:“看吧,典型的鞭长莫及。”你看,这成语连国际关系都能套用,说明老祖宗的智慧确实够味儿!
不过咱也得注意,遇到鞭长莫及的情况未必是坏事。就像家长管不了在外地上大学的孩子,换个角度看,这反而是孩子独立的契机。所以啊,有时候“够不着”未必是遗憾,说不定藏着意想不到的转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