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 rén
  • xíng
  • yǒu
  • s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成语解释: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三人行,必有我師

英文翻译:There must be a teacher for three people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必:1.必定;必然:我明天三点钟必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2.必须;一定要:事必躬亲。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有一定的条件。3.姓。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我:自己:自我。忘我精神。

师:1.传授知识、技术的人:教师。2.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技术的人:工程师。理发师。3.效法:师法。4.榜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5.军队:出师。劳师动众。6.军队编制单位。在军之下,团之上。7.由师徒关系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8.对和尚、尼姑的尊称:禅师。师太。

成语评论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到底在说什么?举个例子:小张和两位同事一起做项目,一个擅长数据分析,另一个精通沟通协调。小张心想:“这两人明明比我强,但为什么他们愿意和我合作?”其实答案很简单——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闪光点,哪怕对方看起来“不如自己”。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对方年龄比我小、资历比我浅,还能当我的老师吗?”试着回想一下:家里刚上初中的弟弟教你用手机新功能时,是不是让你感叹“小孩学东西真快”?年轻同事用短视频平台推广产品的创意,也可能让工作十年的前辈眼前一亮。所谓“师”,未必是权威专家,而是任何能触发你思考的人。

这个道理怎么用到实际生活里?比如小区里组织垃圾分类,王大妈对回收流程如数家珍,程序员小李却能设计出签到打卡系统。你看,专业知识和生活智慧完全可以互补。就连菜市场卖菜的大爷,都能教会你挑西瓜的独门技巧——关键是要主动观察,放下“谁会比我强”的预设。

我有个亲身体会:去年参加徒步活动时遇到位退休教师,他教我如何用树枝做简易指南针,而我帮他调整运动手环的GPS设置。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知识的边界远比想象中模糊。与其纠结“谁配当老师”,不如专注在“这次我能学到什么”。

或许有人质疑:“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为什么还要向身边人学习?”试想:看一百个教学视频,可能不如看同事现场演示一遍表格公式;刷再多社交平台,也比不上亲眼见到邻居阿姨用旧衣服改造成收纳盒的巧思。真实互动带来的启发,往往带着温度与细节。

下次遇到团队合作或朋友聚会,不妨试试这个思路:先观察对方三个优点,再找一个能立即应用的技巧。你会发现,成长的机会就藏在最普通的人际交往里。当学习变成习惯,整个世界都会成为你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