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
成语解释: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英文翻译:Ten rooms of the city, there must be loyalty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室:1.屋子:教室。室内。2.机关、工厂、学校等内部的办事部门:调研室。会计室。3.家;家族:十室九空。宗室。4.家属或妻子:家室。继室。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邑:1.泛指城市:通都大邑。2.县。
必:1.必定;必然:我明天三点钟必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2.必须;一定要:事必躬亲。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有一定的条件。3.姓。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忠:1.忠诚:忠心。忠言。效忠。2.姓。
信:[xìn]1.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2.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3.崇奉:信仰。信徒。4.消息:信息。杳无音信。5.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6.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7.同“芯2”。8.姓。 。[shēn]1.古同“伸”,舒展开。2.古同“伸”,表白。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拗口,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简单。它出自《论语》,字面意思是说,哪怕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忠诚守信的人。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要特意强调“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有品德高尚的人?
举个例子吧,就像现在的小区便利店老板。老王在社区开了二十年杂货店,从不多收钱、不卖过期食品,邻居们连买鸡蛋都敢赊账。这种信任关系,不就是“忠信”最接地气的体现吗?你看,环境大小和品德高低,其实没有必然联系。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这么复杂,这个道理还适用吗?”咱们换个角度看,如今互联网公司里的三人小团队,照样能孵化出改变行业的产品;偏远山村的支教老师,用一本作业本就能点燃孩子的求知欲。重点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每个具体场景里,总有人在用行动证明“靠谱”的价值。
我常想,这个成语其实暗含两层深意:一是破除“以貌取人”的偏见,二是强调主动选择的重要性。就像住集体宿舍时,总有人默默打扫公共区域;合租房里,也总有人按时交水电费。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都在构建着群体的信任基础。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强调“小地方也有忠信”?或许答案就像种子生长的逻辑:参天大树最初也不过是颗小种子。当我们不再用“人少”“地方小”作为降低标准的借口,反而能更清晰地看到那些始终如一的坚持。下次路过街角小店时,你会不会多留意那些坚持用公平秤的摊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