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ǐ dì wú yín sān shí liǎng
成语解释: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成语出处:鲁迅《伪自由书·推背图》:“里巷间有个笑话:……写道‘此地无银三十两’。……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此地無銀三十兩
英文翻译:There is no silver here
此:1.这;这个(跟“彼”相对):此人。此时。由此及彼。此呼彼应。2.表示此时或此地:就此告别。谈话就此结束。从此病有起色。由此往西。3.这样:长此以往。当时听劝,何至于此。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银:1.金属元素,符号Ag(argentum)。白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强,导电、导热性能好,化学性质稳定。用途很广。通称银子或白银。2.跟货币有关的:银行。银根。3.像银子的颜色:银灰。红地银字的匾。4.姓。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哎呦,这个“此地无银三十两”可真是个有意思的成语!说白了,它就是形容人拼命想掩盖一件事,结果反而暴露得更明显。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小明偷偷把吃剩的零食藏在床底下,还特地写了个纸条“这里绝对没有薯片”,结果老妈一瞅纸条,立马就给他逮了个正着。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典型的“不打自招”嘛!
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了:“为啥这成语非用‘三十两’呢?这数字有啥讲究不?”其实啊,这里的“三十两”就是个虚指,重点不在具体数目,而是强调“想藏的东西本身就有问题”。就像你为了圆一个谎,不得不编十个新谎,结果漏洞反而越扯越大,对吧?
再举个职场里的例子。比如某公司产品出了质量问题,管理层连夜删差评、封账号,结果用户直接截图发到社交媒体,配上大字标题:“这家公司绝对没控评!”你看,这和往墙上贴“此处没银子”有啥区别?要我说啊,这种操作就像拿灭火器喷汽油——越扑腾火越大。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成语倒给我们提了个醒:有时候过分掩饰反而会弄巧成拙。就拿朋友圈晒照来说吧,有人发个自拍非得加十层滤镜,再配上“绝对没修图”,结果评论区清一色“这P得妈都不认识了”。你看,真实点反而更招人待见不是?
依我看呐,现代社会信息这么透明,与其费劲巴拉地藏东西,不如学学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就像最近那个网红餐厅,被曝卫生问题后直接开直播整改,结果口碑不降反升。所以说啊,老祖宗的智慧放到今天照样管用,关键看咱咋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