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nián wǔ zǎi
成语解释:载:年。指三五年。形容不很长的几年时间。
成语出处: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时间很长
繁体字形:三年五載
英文翻译:for three or five years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见〖工尺〗。
载:[zǎi]1.年:一年半载。三年五载。千载难逢。2.;刊登:登载。刊载。转载。载入史册。载于该刊第五期。[zài]1.装载:载客。载货。汽车上载满了乘客。载誉归来。2.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卸载。过载。3.充满(道路):风雪载途。怨声载道。4.姓。5.又;且:载歌载舞。
“三年五载”到底是个啥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三五年时间。比如邻居张叔学木工,别人说“这手艺没个三年五载学不会”,结果他每天下班练两小时,三年后真能打出带雕花的八仙桌。你看,时间长短其实取决于行动密度。
有人问:“为啥非要用这个成语?直接说三五年不行吗?”重点就在这个“载”字上。它带着点文绉绉的古味,像老茶馆说书先生拍醒木:“话说那师徒四人,三年五载走不完取经路”。这种表达既点明了时间跨度,又暗示了过程的艰辛。
举个反例更明白。小王开网店总想着“三个月回本”,结果两年换了五个项目。而做茶叶生意的李姐,头三年都在茶园学种植,第五年才推出自有品牌,现在成了行业标杆。这就像腌酸菜,急火快煮的哪有自然发酵的香?
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人用“三年五载”常带苦笑,比如“这项目又得折腾三年五载”。但回看历史,王羲之练字染黑池塘用了十八年,达芬奇画《蒙娜丽莎》前后修改十六年。比起这些,三五年的坚持实在不算夸张。
有个学生问我:“每天背10个单词,三年五载后能成翻译吗?”我给算了笔账:三年1095天,每天10个就是10950个词汇量,这数字超过多数英文专业毕业生。关键是别中断,就像烧开水,断断续续烧十年也烧不开一壶。
最近看到个研究挺受启发:人掌握复杂技能需要约10000小时,按每天8小时算正好三年半。这数字和“三年五载”不谋而合,说明古人早就摸到了学习规律。现在总有人说“时代不同了”,但有些成长规律,还真不是敲敲键盘就能跳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