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án
  • zhī
  • bìng
  • qiú
  • sān
  • nián
  • zhī
  • 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 nián zhī bìng,qiú sān nián zhī ài

成语解释: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

繁体字形:七年之病,裘三年之艾

英文翻译:do nothing until the last minute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意思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病:1.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疾病。心脏病。他的病已经好了。2.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状态:他着了凉,病了三天。3.害处;私弊:弊病。4.缺点;错误:语病。通病。5.祸害;损害:祸国病民。6.责备;不满:诟病。为世所病。

求:1.请求:求救。求教。求您帮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进。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寻求:求学问。实事求是。刻舟求剑。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关系。供过于求。5.姓。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艾:[ài]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内服可做止血剂,又供灸法上用。也叫艾蒿。2.(Ài)姓。3.年老的,也指老年人:耆艾。4.停止:方兴未艾。5.美好;漂亮:少艾(年轻漂亮的人)。[yì]1.同“”。2.惩治:惩艾。

成语评论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绕,但背后道理特别实在。咱们先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假设你突然想跑马拉松,但平时从不锻炼,这时候临时抱佛脚猛练一周,结果大概率是肌肉拉伤或者中途放弃。这就像成语里说的,长期积累的问题(七年之病),必须用提前准备好的方案(三年之艾)才能真正解决。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三年之艾”?直接买新鲜的艾草不行吗?其实这里有个生活智慧:陈年艾草药效更温和持久。就像理财时,突然把所有存款投入高风险股票,远不如每月定投指数基金靠谱。前者是“临时找药”,后者才是“长期备艾”。

再举个职场案例。小王发现自己五年没升职,急忙报了个“三天速成领导力课程”,结果发现根本用不上。而同事小李虽然资历浅,但坚持每天读管理书籍、主动承担项目,两年后反而成了团队核心。你看,临时补课就像“用新艾草治老病”,而持续积累才是“三年陈艾”的力量。

这个成语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提醒我们要学会和时间做朋友。现在很多人喜欢“7天瘦10斤”“30天精通Python”的速成班,其实都是反例。我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坚持三年每天写500字,现在粉丝量反而超过那些买热搜的同行。这种“笨办法”,恰恰印证了老祖宗的智慧。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艾草保存三年,需要定期晾晒防霉。这多像我们维护人际关系啊!平时不联系,有事才求人,效果肯定差;而逢年过节发个问候,偶尔帮忙解决小问题,关键时刻才能获得真支持。所以说,这个成语不仅是治病良方,更是人生经营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