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yī ér zú
成语解释: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成语出处:《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分句;用于句尾
繁体字形:不一而足
英文翻译:this is not the only one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嘿,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聊聊“不一而足”这个成语。你肯定在书里或者电视剧里听过这个词儿,但具体咋用才地道?别急,咱这就掰开揉碎了说。
举个栗子哈!比如老王最近在追剧,从宫斗剧到科幻片再到美食纪录片,他每天换着花样看。你问他为啥这么杂?他准会挠挠头说:“现在平台推荐算法太懂我了,好看的剧集简直不一而足!”你瞧,这不就把平台内容丰富的特点说活了嘛。
等等,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这成语是不是只能用来夸东西多?”问得好!其实不然。比如小李最近相亲见了五六个姑娘,有爱追星的、有沉迷游戏的、还有天天泡健身房的。他跟哥们吐槽:“现在的女生兴趣爱好真是一一不一而足。”这里就带点无奈的意思,你品,你细品。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职场案例。上周公司团建,有人提议爬山,有人想唱K,还有人说要密室逃脱。行政小姐姐最后拍板:“大家的建议都不一而足,咱们这次先投票决定吧。”你看,这用法既肯定了同事们的积极性,又暗示选择太多需要筛选,是不是很妙?
我个人觉得哈,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来描述信息爆炸的时代。就拿自媒体来说吧,打开手机全是各种观点——有人教你断舍离,有人劝你买买买;有人说要躺平,有人喊着奋斗。这些声音啊,真真儿是不一而足。不过话说回来,正是这些不同声音让咱们有了更多思考角度,对吧?
最后抛个问题大家琢磨下:你最近有没有注意到身边“不一而足”的现象?可能是奶茶店的新品,可能是短视频的流行梗,也可能是朋友圈里的各种晒图。要我说啊,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学会用“不一而足”的眼光看事情,生活反而更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