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ǎi bù yī shuǎng
成语解释:爽:失,差。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成语出处:《清史稿·戴敦元传》:“至老,或问僻事,指革书案卷,百不一爽。”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很有把握
繁体字形:百不一爽
英文翻译:A hundred different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爽:1.明朗;清亮:秋高气爽。神清目爽。2.轻松;舒服:凉爽。身体不爽。3.直率;痛快:豪爽。爽直。4.差错;违背:爽约。屡试不爽。
哎哟,说到“百不一爽”这成语,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耳生?别急,咱先举个栗子!老张每次买菜都带弹簧秤,十次里有九次发现缺斤少两,唯独楼下的王阿姨摊位,百次称重愣是没一次出岔子——这不就是活生生的“百不一爽”嘛!
等等,啥叫“百不一爽”呢?说白了就是一百次里连一次差错都没有,比“靠谱”还靠谱!好比说公司那个总掐点打卡的同事,突然连续三个月全勤奖拿到手软,老板都惊了:“你小子最近是被外星人附体了吧?这准头简直百不一爽!”
不过话说回来,现实中真有这么绝对的事?我觉着吧,这成语更像是在夸人做事周全。就像咱小区那个外卖小哥,暴雨天都能把餐盒护得滴水不漏,有次我问他秘诀,他咧嘴一笑:“把每单都当第一次送,保准百不一爽!”您别说,这心态绝了!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对比。古时候驿站八百里加急,要是真能做到百不一爽,那估计杨贵妃的荔枝也不会馊在半道上了。所以说啊,关键时刻的靠谱程度,往往决定事情成败。就像我表妹考驾照,科目三练了整整两个月,考试时每个动作跟复制粘贴似的,教练直呼“这丫头操作百不一爽啊!”
其实生活中哪有真正的百分百?但咱可以学学古人智慧。《孙子兵法》里说的“多算胜少算”,不就是现代人说的Plan B思维嘛!上周部门做项目汇报,我们准备了纸质材料、U盘备份、云端共享三套方案,果然现场投影仪罢工时,主管冲着我们竖大拇指:“这帮年轻人准备得够周全,当得起百不一爽!”
要我说啊,这成语最妙的是那份从容不迫的底气。就像老家巷口的修表匠李大爷,戴着老花镜摆弄零件的样子,活脱脱现实版“百不一爽”代言人。有次好奇问他怕不怕失手,老爷子敲着工作台说:“手艺人眼里没有'差不多',只有'刚刚好'!”您品,您细品,这话是不是比鸡汤还带劲?
最后唠叨句大实话:生活不是数学题,但咱可以把正确率往高了整!下次遇到重要事情,不妨多检查两遍流程,备个应急方案。就算做不到百不一爽,至少能拍着胸脯说:“这事儿,我尽力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