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ǎi bù yī yù
成语解释:一百次中遇不到一次。形容极其难得。
成语出处: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言立策成,终无咎悔,若此之事,百不一遇,其知之所见,万不及一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难得
繁体字形:百不一遇
英文翻译:Once in a blue moon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遇:1.相逢;遭遇:相遇。遇雨。遇险。不期而遇。2.对待;款待:待遇。优遇。冷遇。3.机会:机遇。际遇。4.姓。
嘿,你别说,"百不一遇"这成语听着挺唬人,但咱生活中还真能碰见!比如说吧,前年南方那场百年一遇的大暴雨,老李头家院子里那棵百年老槐树居然被雷劈成了两半。这种事儿啊,可不就是典型的"百不一遇"吗?
这时候您可能要问了:"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概率低到爆表的事儿,一百次里都碰不上一次。比方说小张去年买彩票中了辆电动车,他逢人就说:"我这运气啊,真是百不一遇!"
不过您知道吗?其实现在有些"百不一遇"的事儿正在变多。就拿我老家来说吧,以前见着野生大熊猫那叫个稀罕,现在生态好了,护林员老王说他今年都见着三回了!您说这是不是打破了成语的"魔咒"?
话说回来,为啥大伙儿还爱用这词儿呢?要我说啊,现在人活得急,总想用夸张说法抓人眼球。就像上周我在地铁口看见个卖糖人的老大爷,他吆喝着:"百不一遇的老手艺咯!"您别说,这吆喝还真管用,围观的年轻人比买糖人的还多。
依我看呐,"百不一遇"这词儿就像个双面镜。一方面提醒我们珍惜难得的好事,比如突然接到心仪公司的面试通知;另一方面也暗示着要未雨绸缪,毕竟谁也不想碰上百不一遇的糟心事,像什么手机掉火锅里这种"意外惊喜"。
您发现没?现在连商家都学会玩这个梗了。前两天看到个奶茶店广告写着"百不一遇的第二杯半价",把我给乐得——这不就是常规促销嘛!所以说啊,老祖宗留下的成语,到了咱这代人手里,愣是给玩出了新花样。
说到底,甭管是自然奇观还是人生际遇,重要的不是计算概率,而是保持颗平常心。就像我奶奶常说的:"日子像流水账,惊喜像浪打浪。"指不定哪天,您以为的平常事,在别人眼里就成了百不一遇的稀奇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