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kě qīn fàn
成语解释:不能侵凌触犯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德国愿意停止反苏,愿意放弃所谓《防共协定》,承认了苏联边疆的不可侵犯。”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利益等
繁体字形:不可侵犯
英文翻译:Inviolability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侵:1.侵入:侵害。入侵。2.接近(天明):侵晓。侵晨。3.姓。
犯:1.抵触;违犯:犯法。犯规。犯忌讳。众怒难犯。2.侵犯:进犯。秋毫无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井水不犯河水。3.罪犯:主犯。盗窃犯。4.发作;发生(多指错误的或不好的事情):犯愁。犯错误。犯脾气。他的胃病又犯了。5.姓。
大伙儿有没有想过,成语"不可侵犯"到底该怎么用?比如说,"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这句话,乍一听好像离日常生活挺远,但仔细想想,咱们平时还真能碰上类似的场景。比如你家的狗子天天蹲在门口,谁靠近就龇牙,这时候说"我家狗子的地盘意识简直不可侵犯",是不是瞬间就接地气了?
话说回来,这个成语背后其实藏着个核心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东西才配得上"不可侵犯"这个词儿?举个栗子,同事老张总爱乱动别人办公桌上的东西,这时候要是来句"私人空间不可侵犯",保管比直接说"别碰我东西"更有威慑力。说白了,这个词儿就是给重要事物加了个金钟罩。
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有些年轻人把"不可侵犯"玩出了新花样。前几天在地铁上听见俩学生说:"我每天午睡的时间神圣不可侵犯",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严肃感,又带点幽默劲儿。要我说啊,语言本来就是活的,只要用对了场合,老词新用反倒显得特别生动。
这里头还有个门道要注意。像"法律尊严不可侵犯"这种正式场合的用法,和"我的奶茶不可侵犯"这种玩笑话,虽然都是同一个成语,但分量完全不一样。这就好比吃火锅时清汤锅和牛油锅的区别——底料不同,味道自然两样。所以用这个成语时,得先掂量掂量场合的分量级。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现在好多商家也爱用这个成语打广告。比如见过健身房挂着"会员权益不可侵犯"的标语,奶茶店写着"原料品质不可侵犯"。这种用法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能让人记住。要我说啊,关键不在于成语本身,而在于背后传递的承诺和态度。
最后咱们得明白,"不可侵犯"这个概念本身就在变化。过去可能更多用在领土、法律这些大词上,现在连个人边界、数据隐私这些新事物也配得上这个词。就像我家楼下新开的咖啡馆,老板在每张桌子上都贴了"顾客隐私不可侵犯"的提示,这种与时俱进的用法,反倒让人觉得既贴心又有文化底蕴。
说到底啊,用好这个成语的秘诀就两条:一是找准那个真正值得守护的核心价值,二是根据说话对象调整语气轻重。就像炒菜放盐,少了没味,多了齁人,关键要刚刚好。下次遇到需要强调原则性问题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个成语,保管比干巴巴讲道理管用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