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kě míng zhuàng
成语解释:名:说出;状:形容。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成语出处:晋 葛洪《神仙记》:“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声音、色彩、感觉等不能用语言描述
繁体字形:不可名狀
英文翻译:indescribable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状:1.形状;样子:状态。奇形怪状。2.情况:状况。病状。罪状。3.陈述或描摹:状语。不可名状。4.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供状。行状。5.指诉状:状纸。告状。6.褒奖、委任等文件:奖状。委任状。
哎,你说这“不可名状”到底啥意思?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站在海边看日出,金光把云层劈成碎片,浪花像撒了一地的碎钻,这时候突然有股热流从胸口涌到眼眶。这时候旁边老哥问你“感觉咋样”,你张了张嘴,最后只能憋出一句:“绝了!”瞧,这就是典型的不可名状。
等等,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只在自然景观里出现吗?那可不!记得上次我在音乐节听到首电子乐,鼓点像电流窜过脊椎骨,合成器的音色跟霓虹灯似的在眼前炸开。朋友问我这曲子好在哪儿,我支支吾吾半天,最后蹦出句:“这特么就是赛博朋克的具象化啊!”你看,艺术创作里的奇妙体验,经常让人词穷到想挠墙。
有人可能要问,这成语就只能用在正面的场景吗?嘿,您别说,负面情绪也能套用。比方说失恋那会儿,胸口像塞了团浸水的棉花,又沉又闷还透不过气。朋友非要我描述具体感受,我愣是端着咖啡杯发了十分钟呆。这种时候啊,不可名状就成了最贴切的挡箭牌。
说起来我老家有句俗话:“好茶三杯倒,妙事半句多。”这话糙理不糙,你看那些最震撼的体验——像是第一次抱新生儿的手抖,或是站在火箭发射现场感受大地震颤——往往越是深刻的感受,语言越是苍白无力。不过话又说回来,正是这份“说不明白”,反而给了我们反复品味的空间不是?
如今刷短视频总看到有人用“绝绝子”“yyds”这些网络热词,要我说啊,这本质上也是在用新词对抗不可名状的表达困境。就像古人造出“翩若惊鸿”这种比喻,现代人用“这特效炸裂”来形容电影画面,不同时代的语言游戏,骨子里都在干同一件事:给难以捕捉的感受强行打标签。
最后插句私货,我个人觉得“不可名状”这词儿特别浪漫。它像块留白的手帕,既承认了人类表达的局限性,又给想象力留足了奔跑的草原。下次遇到说不清的感受时,不妨学学李太白那句“眼前有景道不得”,有时候沉默比千言万语更有分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