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ā yǐ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成语解释: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谬:同“缪”。开始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主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
繁体字形:差以毫釐,謬以千裏
英文翻译:To err is to err
差:[chā]1.义同“差”(chà):差别。差异。2.减法运算中,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2中,2是差。也叫差数。3.稍微;较;尚:差可。天气差暖。[chà]1.不相同;不相合:差得远。2.错误:说差了。3.缺少;欠:差点儿。还差一个人。4.不好;不够标准:质量差。[chāi]1.被派遣去做的事;公务;职务:兼差。出差。2.旧时指被派遣的人;差役:听差。解(jiè)差。[chài]同“瘥”。[cī]见〖参差〗(cēncī)。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毫:1.细长而尖的毛:狼毫笔。羊毫笔。2.指毛笔:挥毫。3.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头毫。二毫。4.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毫不足怪。毫无头绪。5.(某些计量单位的)千分之一:毫米。毫升。毫克。6.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b)质量或重量,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7.货币单位,即角。
厘:1.(某些计量单位的)百分之一:厘米。厘升。2.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毫等于1厘,10厘等于1分。b)质量或重量,10毫等于1厘,10厘等于1分。c)地积,10厘等于1分。3.利率,年利率1厘是每年百分之一,月利率1厘是每月千分之一。4.整理;治理:厘定。“釐”
谬:1.错误的;荒唐的:谬论。2.差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这句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它的影子。举个例子:假设你在实验室调配一种化学试剂,配方要求精确到0.01克,但你觉得“差不多就行”,随手多加了一点点——结果实验彻底失败,甚至可能引发危险。这时候你就会明白,最初那“毫厘之差”为何会引发“千里之谬”。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小错误会像滚雪球一样越变越大?” 这其实和系统的复杂性有关。比如导航时输入地址错了一个字,导航仪可能把你带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再比如盖楼房时地基偏差几厘米,高层建成后倾斜风险就会指数级上升。错误在传递过程中被层层放大,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
我曾在工作中见过这样的案例:某电商平台程序员写代码时漏掉一个逗号,导致促销活动规则失效。原本计划亏损10万的市场预算,最终变成超支500万。事后复盘时大家才惊觉,关键环节的微小疏忽,往往藏在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里。
不过也不必因此战战兢兢。有个有趣的对照现象:“既然误差这么可怕,为什么还要鼓励试错?” 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试错是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而“差以毫厘”强调的是已知环节的精确把控。就像航天器发射前要做万全检查,但研发过程中允许反复试验——分清场合的严谨与灵活,才是真正的智慧。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对现代人最大的启示是:在确定性高的领域要做细节控,在创新性领域则需保持开放心态。就像做菜时盐量必须精准,但创意摆盘可以自由发挥。把握这种平衡,既能避免重大失误,又不至于被完美主义束缚。
下次当你准备说“差不多得了”时,不妨多问自己一句:这个环节的“毫厘”,究竟连接着怎样的“千里”?用这样的思考方式对待重要事项,或许就能少走很多冤枉路。毕竟,生活这场精密仪器,有时候真的需要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