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jū xíng jī
成语解释: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四:“曾沧海回头一看,认得是土贩李四;在某一点上,他这李四是不拘形迹的密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放浪不羁
繁体字形:不拘形跡
英文翻译:not sticking to formalities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拘:[jū]1.逮捕或扣押: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2.限,限制:拘束。拘谨。不拘小节。3.固执,不变通:拘泥。拘礼。拘迂。[gōu]遮蔽:“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
形:1.形状:圆形。方形。图形。地形。2.形体;实体:有形。无形。形影不离。3.显露;表现:喜形于色。形诸笔墨。4.对照:相形见绌。5.姓。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哎,你说“不拘形迹”这成语到底咋用啊?咱们先举个栗子:公司开会时,老张突然脱了鞋盘腿坐在椅子上发言,大伙儿先是一愣,接着反而觉得他说话更接地气了。你看,这就是典型的不拘形迹——不端着架子,用最自然的状态和人打交道。这种场合下,随性反而拉近了距离,你说是吧?
不过啊,有人可能会问:这不拘形迹和“没礼貌”有啥区别?嘿,关键看场合和分寸!比如朋友聚会时,小王直接用手抓小龙虾吃,边吃边喊“这味儿绝了”,大伙儿跟着笑成一团。这种放松的氛围下,谁会计较他用筷子还是手?说白了,只要不影响别人,真诚比形式更重要嘛。
我自个儿觉着啊,现代社会大家都活得紧绷绷的,偶尔“不拘形迹”就像给生活开了扇透气窗。上个月去美术馆,看见个穿睡衣的大爷对着抽象画指指点点:“这画的是打翻的芝麻糊吧?”周围人噗嗤笑出声,反而引发了热烈讨论。你看,打破常规的举动有时候能激活死气沉沉的场景,这算不算意外收获?
再说个反例哈。新人小李第一次见客户,觉得“不拘形迹”就是随意,结果穿着破洞牛仔裤去签合同,差点把合作搞黄。所以说啊,分寸感这事儿得拿捏准了——该正式时别太浪,该放松时别端着,这才是真智慧。就像吃火锅,蘸料太淡没滋味,太咸又齁得慌,得调出适合自己的口味才对路。
最后唠叨两句,现在年轻人总说要做自己,其实“不拘形迹”就是做自己的高级版本。隔壁小妹直播从来不开美颜,素着脸教做菜,粉丝就爱她这真实劲儿。要我说啊,活得自在又不冒犯他人,这才是现代社交的黄金法则。记住咯,真诚永远是最时髦的通行证,其他都是锦上添花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