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iē dàng bù jū
成语解释:指心志放逸无拘无束。同“跌宕不羁”。
成语出处:明 袁黄、王世贞《纲鉴合编 宋纪 武帝》:“八月,宋主杀中书令王僧达,僧达幼聪警能文,而跌荡不拘。”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比喻不受拘束
繁体字形:跌蕩不拘
英文翻译:To be at ease
跌:1.摔:跌跤。跌倒。2.下降,低落:跌落。跌销。水位下跌。3.顿足,跺:跌足大叹。4.疾行:跌蹄而行千里。
荡:1.摇动;摆动:动荡。飘荡。荡桨。荡秋千。2.无事走来走去;闲逛:游荡。闲荡。3.洗:冲荡。涤荡。4.全部搞光;清除:扫荡。倾家荡产。5.广阔;平坦:浩荡。坦荡。6.姓。7.放纵,行为不检点:放荡。浪荡。淫荡。8.浅水湖:黄天荡。芦花荡。9.同“凼”。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拘:[jū]1.逮捕或扣押: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2.限,限制:拘束。拘谨。不拘小节。3.固执,不变通:拘泥。拘礼。拘迂。[gōu]遮蔽:“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
哎,你说“跌荡不拘”这词儿,乍一听是不是觉得有点江湖侠客的洒脱劲儿?比如老张创业那会儿,团队遇到技术难题,他直接拍桌子说:“咱别照搬教科书,跌荡不拘点儿,试试用直播带货的思路搞用户调研!”结果还真杀出一条新路。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它就是形容做事不按套路出牌,但又不是瞎折腾,而是在灵活中找到破局点。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你瞅隔壁王阿姨跳广场舞,别人都跟音乐节奏,她偏要加段京剧唱腔,嘿,反而成了社区网红。有人嘀咕:“这算不算乱来?”其实不然,“跌荡不拘”的核心在于打破惯性思维,就像做菜时突发奇想加点巧克力,说不定能碰撞出新味道。你懂的,创新往往藏在“不守规矩”的缝隙里。
不过话分两头说,前两天听朋友吐槽公司空降个海归领导,开会时突然让全员玩即兴话剧来头脑风暴。新同事当场懵圈:“这…这也太跳脱了吧?”你看,这时候就得拎清楚,“跌荡不拘”可不是让人无视基本规则,而是像打太极那样,既有章法又能随机应变。关键得看场合,好比穿拖鞋去沙滩挺合适,但踩着它参加发布会可就闹笑话了。
说实在的,我自个儿觉得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这种特质。就拿写代码来说吧,死磕算法的小李经常半夜三点给我发消息:“兄弟!我硬是把区块链技术套用在垃圾分类系统上了!”虽然刚开始听着像天方夜谭,但这种跨界思维还真解决了数据追踪的痛点。所以说啊,“跌荡不拘”就像给思维装了个弹簧,能让人在规矩和创意之间找到绝妙平衡点。
最后抛个问题给大家琢磨:咱们常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如果巨人是坐着的呢?这时候是不是得“跌荡不拘”地换个姿势?生活就像游乐场的镜子屋,有时候歪着头看世界,反而能发现意想不到的风景。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