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jū xì xíng
成语解释:犹不拘小节。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庚即送直,然后得还,经此数四”刘孝标注引《中兴书》:“峤有俊朗之目而不拘细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不拘小节
繁体字形:不拘細行
英文翻译:not be punctilious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拘:[jū]1.逮捕或扣押: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2.限,限制:拘束。拘谨。不拘小节。3.固执,不变通:拘泥。拘礼。拘迂。[gōu]遮蔽:“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
细:1.(条状物)横剖面小(跟“粗”相对,2.—3.同):细铅丝。她们纺的线又细又匀。4.(长条形)两边的距离近:画一条细线。曲折的小河细得像腰带。5.颗粒小:细沙。玉米面磨得很细。6.音量小:嗓音细。7.精细:江西细瓷。这几件玉石雕刻做得真细。8.仔细;详细;周密:细看。精打细算。深耕细作。这人心很细。9.细微;细小:细节。事无巨细。不要管得太细。10.年龄小:细妹。细娃子。11.姓。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哎,你别说,“不拘细行”这成语可真有意思!比如老张这人吧,开会时总爱把文件堆成小山,茶杯往键盘旁边一搁,嘴里还念叨着“细节不重要,方向对了就行”,活脱脱就是个现实版案例。你说他这性格耽误事儿吗?嘿,人家带的项目反而因为决策快、团队氛围轻松,经常超额完成目标。这玩意儿啊,说白了就是“抓大放小”的智慧。
不过有人要问了:“不拘细行会不会显得不专业?”咱就拿职场新人小李举个栗子。上周汇报PPT有个错别字,紧张得手心冒汗,结果老板反而夸他创意新颖:“年轻人别被格式框住,关键是把想法说明白!”你看,在某些需要创造力的场景里,过于纠结细枝末节反而可能限制思维闪光点。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历史梗。宋朝文豪苏轼当年在杭州修堤坝,据说连施工图纸都是随手画在酒壶上的。要按现在某些人的标准,这不得被甲方骂死?可人家愣是靠着宏观布局,把民生工程干成了流传千年的“苏堤春晓”。所以你看啊,关键领域的精准把控,和次要环节的灵活处理,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我个人倒是觉得,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点“不拘细行”的勇气。就像咱们用手机支付,谁还天天核对小数点后三位?只要安全机制到位,省下来的时间能干多少正事儿!不过咱也得把丑话说前头——您要是外科医生或者航天工程师,那还是得把细节抠到头发丝儿才行,毕竟不是所有行当都能这么玩。
说到底,“不拘细行”就像炒菜时的火候把控。文火慢炖的菜系讲究精准,爆炒江湖菜要的就是那股子痛快劲儿。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手里端的是佛跳墙还是麻辣香锅,别拿着菜谱当圣旨,也别把随性当成偷懒的借口。生活这场大戏啊,有时候太较真反而容易错过即兴发挥的精彩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