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 zhǔ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ǔ shì zhǔ mù

成语解释:举:全;瞩目:注视。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国语 晋语》:“则恐国人这瞩目于我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繁体字形:舉丗矚目

英文翻译: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

举世瞩目的意思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瞩:注视:瞩目。瞩望。高瞻远瞩。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成语评论

成语是中文的瑰宝,短短几个字就能传递深刻的含义。比如“水到渠成”,常被用来形容条件成熟后自然成功。有人问:“为什么不用‘努力就能成功’这种直白说法?”其实成语的妙处在于用具体画面传递抽象概念——水流过的地方自然形成沟渠,既描绘了过程,也暗示了结果,这种表达比单纯说理更有感染力。

再比如“举足轻重”这个成语。有读者疑惑:“它和‘很重要’有什么区别?”我们来看例句:“环保政策的微小调整,往往对行业发展举足轻重。”这里不仅说明了重要性,更通过“抬脚就会影响重量”的动态比喻,让人瞬间理解政策变化带来的连锁反应。成语的生动性,让抽象概念变得可触摸。

遇到困难时常用“柳暗花明”,有人问:“这和‘情况好转’有什么不同?”比较这两个句子就明白了:“坚持三个月后,项目终于出现转机”与“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者陈述事实,后者用山水画卷般的意象,既表达了绝处逢生的惊喜,也暗含继续探索的期待,这正是成语的独特魅力。

现代人常说“与时俱进”,但成语“顺势而为”提供了新视角。比如:“短视频平台顺应用户习惯推出竖屏模式,正是顺势而为的典范。”这里不仅强调跟上时代,更突出观察趋势、借力打力的智慧。成语就像文化基因,即便在数字时代,依然能找到新的生长土壤。

个人认为,成语的现代价值常被低估。它们不仅是语言装饰,更是思维工具。当我们用“厚积薄发”代替“长期积累终会成功”,实际上在强化量变到质变的认知;用“未雨绸缪”替代“提前准备”,则在潜意识里植入风险防范意识。这些浓缩的智慧,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思考模式。

语言是流动的江河,成语就像河床上的鹅卵石,经过岁月冲刷愈发圆润光亮。当我们把“众人拾柴火焰高”用在团队协作说明会,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写入项目进度报告,传统文化便在现代场景中焕发新生。这或许就是语言的生命力——既承载历史,又拥抱变化。

举世瞩目的造句

  1. 造句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 造句 1949年10月1日是个举世瞩目的日子。
  3. 造句 昨天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终于开幕了!
  4. 造句 在万众期待之中,这个举世瞩目的时刻终于到了。
  5. 造句 南京能够举行举世瞩目的青奥会,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这证实了我们国家的强大。
  6. 造句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难道我们就能陶醉其中止步不前吗?
  7. 造句 在这个方面,举世瞩目的科学家霍金就是我们的榜样。
  8. 造句 昨天举世瞩目的2014年凫山亚运会终于开幕了!
  9. 造句 最终鲁迅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0. 造句 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举世瞩目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