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ǔ shǒu kě cǎi
成语解释:举:抬起;采:摘,拿。一抬手就可以拿到。比喻极容易取得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慈传》:“祖宗制度之仪,丧纪五服之数,皆指掌画地,举手可采。”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容易得到
繁体字形:舉手可採
英文翻译:Hands up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采:[cǎi]1.摘取:采茶。2.选取;搜集:采用。采购。采风。3.挖取(矿藏):采矿。采油。4.神态;精神:丰采。兴高采烈。[cài]1.〔采邑〕也叫食邑、采地、封地。2.中国古代卿大夫的封地。封地的租税收入,作为卿大夫的俸禄。西周时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秦汉后的采邑,只是把封地的赋税拨给受封者,作为其俸禄的“食邑”。3.欧洲封建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或功臣的领地。
“举手可采”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其实它和“举手之劳”有异曲同工之妙,指的是做某件事特别简单,就像伸手就能摘到果子一样容易。比如同事让你帮忙转发会议通知,你顺手在工作群里@所有人,这就算得上是举手可采的小事。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小事真的有意义吗?前几天我帮邻居拎了两袋垃圾下楼,对方连声道谢时我才意识到,正是这些“举手可采”的善意,让钢筋水泥的城市多了温度。就像帮迷路游客指个方向,或者在自动扶梯上帮人按急停按钮,这些瞬间的善意往往能解决他人的燃眉之急。
工作中如何运用这种智慧?记得刚入职时,我发现同事总在午休后顺手整理公共办公区的文件。后来才知道,这个看似随意的举动让整个团队每天下午的工作效率提升了20%。有时候职场竞争力就藏在“看见需求就伸手”的细节里。
现代人常说没时间做好事,其实善意不需要宏大叙事。上周在超市看见老人踮脚够货架顶层的酱油,我抬手帮了个忙,整个过程不到五秒钟。这种“举手之劳”与“举手可采”的精髓不谋而合——善意不该是负担,而是自然流露的生活习惯。
有人觉得主动帮忙会显得冒昧,这里有个小诀窍:观察对方是否需要而非想要帮助。就像看到有人在地铁口艰难地搬婴儿车,不必犹豫是否多管闲事,因为真正的需求就写在对方紧皱的眉头里。培养这种观察力,能让我们的善意落在实处。
在这个讲究效率的时代,“举手可采”更像是种生活哲学。它提醒我们:改变世界未必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那些随手可为的温暖,正如沙滩上的贝壳,弯弯腰就能拾起,却能让整个海岸线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