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ǒu
  • zhī
  • lá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ǔ shǒu zhī láo

成语解释:举:抬起。一动手就能办到的一点劳动。比喻事情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成语出处: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事情轻而易举

繁体字形:舉手之勞

英文翻译:lift a finger

举手之劳的意思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劳:1.劳动:按劳分配。不劳而获。2.烦劳(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劳驾。劳您走一趟。3.劳苦;疲劳:任劳任怨。积劳成疾。4.功劳:勋劳。汗马之劳。5.慰劳:犒劳。劳军。6.姓。

成语评论

举手之劳”这个成语听起来简单,但具体怎么用呢?举个例子:小李看到邻居家的快递堆在门口,顺手帮忙搬到楼道里,邻居回来后连连道谢,他却摆摆手说:“小事一桩,举手之劳而已。”你看,这里既描述了具体场景,又用成语自然表达了善意。

有人可能会问:“举手之劳和普通帮忙有什么区别?”其实关键在“轻松感”。比如你走在路上,前面的人不小心掉了文件,你弯腰捡起来递过去,对方还没开口你就说了句“举手之劳”——这种动作不需要费大力气,却能快速化解他人尴尬。

再举个职场例子:同事的电脑突然卡死,你路过时顺手重启了一下,对方感激地说“太麻烦你了”,你笑着回应:“举手之劳,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按这个键就行。”这里不仅帮了忙,还传递了解决问题的技巧,让善意变得更实用。

为什么人们总强调“举手之劳”的价值?我的观察是,现代社会节奏快,很多人觉得“帮大忙才算帮忙”,反而忽略了微小善意的力量。比如地铁里帮孕妇按个楼层按钮、帮游客指个路,这些瞬间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让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有人担心:“如果我主动帮忙,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多管闲事?”个人经验是,只要注意分寸就不会。比如看到老人提重物,先问一句“需要搭把手吗?”——既保留了对方的选择权,又传递了关心。这种有界限的善意,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最后想说,用“举手之劳”的心态生活,其实是在培养一种习惯:把善意变成条件反射。就像看到垃圾桶被风吹倒,顺手扶正;下雨天帮外卖小哥撑一下单元门。这些动作积累起来,或许比偶尔做件大事更能塑造人与人的联结。

举手之劳的造句

  1. 造句 于顺境中交朋友只需费一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难。爱比克泰德 
  2. 造句 帮助,只是举手之劳,而感谢却是永无止境的。
  3. 造句 帮忙,只是举手之劳,而感激倒是永无尽头的。
  4. 造句 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乃举手之劳,无需付出任何代价。
  5. 造句 弯下腰,捡一捡,举手之劳,做个有心人。
  6. 造句 垃圾回收,保护地球,举手之劳,参与环保。
  7. 造句 故事中的漆工举手之劳与人为善不见利忘义,船主知恩图报,这两者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8. 造句 不用举手之劳,轻轻一踏,细水长流。
  9. 造句 每天打扫办公室对每个人来说是举手之劳,就看你是否去做。
  10. 造句 这是举手之劳,你不用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