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ò
  • shǒu
  • d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uò shǒu kě dài

成语解释: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很快就可以得到或成功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可乘此机会,就好取幽州。若得了幽州,辽国之亡,唾手可待。”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唾手可待

英文翻译:To be ready

唾手可待的意思

唾:1.唾液:唾壶。2.用力吐唾沫:唾手可得。3.吐唾沫表示鄙视:唾弃。唾骂。唾面自干。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待:[dài]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2.招待:待客。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改进。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说不说。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成语评论

唾手可待”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形容事情很容易完成,但实际使用时很多人会疑惑:它和“唾手可得”有什么区别?到底该用在哪类场景?

举个例子:小王接到一个紧急项目,领导说“这个任务对你来说唾手可待”。这里既表达了信任,也暗示任务难度在对方能力范围内。但要注意,如果用“这个月业绩翻三倍唾手可待”就显得夸张了——毕竟现实中的成果需要具体行动支撑。

有人可能会问:“唾手可待”是不是等同于“轻而易举”?不完全相同。前者更强调“结果近在眼前”,比如备考的学生把重点知识复习完,对老师说“高分唾手可待”;而后者单纯描述难度低,比如“打开瓶盖轻而易举”。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适合用在已经完成80%进度的场景。比如创业公司产品完成内测时,创始人说“市场推广唾手可待”,既展现信心又不显傲慢。但若用在刚起步阶段,反而会让人觉得盲目乐观。

生活中最常见的误用,是把“唾手可待”和“指日可待”混为一谈。比如朋友减肥三个月后,说“理想体重唾手可待”是贴切的;但如果说“火星移民唾手可待”,就脱离了现实基础。

语言就像工具箱里的螺丝刀,用对场景才能发挥价值。当我们描述那些即将完成、只差临门一脚的事情时,“唾手可待”能让表达既有画面感又不失分寸。下次准备用它时,不妨先问自己:这件事真的只差最后一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