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én xīn suǒ xiàng
成语解释: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成语出处:《旧唐书 隐太子建成传》:“而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补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人心所向
英文翻译:the popular sentiment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所:1.处所:场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所(在山东)。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辽宁)。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诊疗所。指挥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这所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所医院。两所学校。5.姓。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所认识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见。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所关心的。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所能。闻所未闻。
向:1.方向:志向。风向。2.对着,特指脸或正面对着(跟“背”相对):向阳。面向讲台。两人相向而行。3.将近;接近:向晓。向晚。4.偏袒:老乡向老乡。5.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走。向先进工作者学习。从胜利走向胜利。6.姓。7.向来:向有研究。向无此例。
说到“人心所向”,许多人会联想到“众望所归”“大势所趋”之类的表达。但这个词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某社区要建公共图书馆,超过80%的居民投赞成票,这就是“人心所向”——集体的选择明确指向同一个方向。
有人问:“为什么有些政策明明合理,却得不到支持?”这里就涉及“人心所向”的关键要素:真实需求。去年某城市推行垃圾分类时,配套的回收点不足,导致居民抱怨连连。后来政府增设了智能回收箱,配合积分奖励制度,支持率立刻回升。这说明,只有真正解决痛点的方案,才能成为人心所向。
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个概念?我曾参与过跨部门项目协调,初期各部门坚持己见,进度停滞。后来我们组织全员投票,将争议点按优先级排序,结果发现大家最在意的其实都是“减少重复劳动”。抓住这个共识点后,方案调整迅速推进。这种从分歧中提炼共同目标的过程,正是化零为整的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人心所向不代表盲目从众。就像三国时期,刘备携民渡江虽顺应民心,但军事上并非最优选。这说明群体意愿需要与客观条件结合。现代社会信息更透明,但“点赞式支持”也可能掩盖深层问题,关键是要区分表面热闹与真实需求。
观察近年的商业案例,那些快速崛起的新品牌往往抓住了年轻人的隐性期待。比如某国产运动鞋品牌,不仅价格亲民,还通过用户共创设计俘获了Z世代。这种把消费者变成参与者的策略,本质上是在塑造更立体的人心所向。
历史长河中,每个重大变革都有其民心基础。商鞅变法初期遭贵族反对,但“奖励耕战”的政策让平民看到希望,最终奠定强秦根基。这提醒我们:真正的趋势性力量,往往来自最广泛群体的切身利益。
站在当下看,社交媒体放大了个体声音,但也容易制造认知偏差。去年某网红餐饮店开业时排队三小时,实际调查发现超过六成顾客只为拍照打卡。这种现象级的“伪人心所向”,恰恰考验着我们的判断力——热闹背后,究竟有多少真实价值?
个人认为,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把握人心所向需要更立体的观察。既要看数据统计,也要走进现实场景;既要听响亮的口号,也要察觉沉默的需求。就像种庄稼不能只看天气预告,还得弯下腰摸摸土壤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