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òng rén xīn pò
成语解释: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4回:“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使人感动与震惊
繁体字形:動人心魄
英文翻译:anemae core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魄:1.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2.魄力或精力:气魄。体魄。
哎,你瞅瞅这成语“惊心动魄”,光听名字就让人心尖儿一颤!比如老张第一次跳伞,刚出机舱那会儿,风在耳边呼呼刮,地面像块急速放大的拼图。他事后说:“那感觉真是惊心动魄,脑子里就四个字——活着真好!”说白了,这种成语啊,就是把生死一线的刺激感浓缩成了四个字。
有人可能想问:“成语为啥能让人瞬间代入场景?”嘿,这就得夸老祖宗的语言智慧了!比如“荡气回肠”这词儿,你细品品:上个月我在古镇听评弹,艺人三弦一拨,唱到《霸王别姬》里虞姬自刎那段,满屋子观众愣是听得鼻子发酸。这种艺术感染力,可不就是让气息在胸腔里打转,肠子都跟着旋律拧成麻花了嘛!
说到“扣人心弦”,我倒想起个新鲜事儿。上周社区搞消防演练,李大爷抱着灭火器冲进模拟火场时,围观群众齐刷刷屏住呼吸。你猜怎么着?他对着假火苗猛喷干粉的模样,愣是把安全教育整得跟动作大片似的。这种紧张到掐手心的体验,不就是活脱脱的“扣人心弦”现场教学?
依我看啊,这些动人心魄的成语就像语言里的VR眼镜。比方说“地动山摇”这个词,去年在九寨沟遇上小地震,眼见着山坡上碎石哗啦啦往下滚,当时真觉得脚下的大地在跳踢踏舞。现在回想起来,用这四个字形容可比干巴巴说“震感强烈”带劲多了!
话说回来,这些成语在现代社会还管用吗?您瞧好了!前两天看电竞直播,解说员吼着“这波团战真是气吞山河”,满屏弹幕瞬间炸锅。要我说啊,老祖宗的成语配上新时代的玩法,照样能让年轻人听得热血沸腾。语言这玩意儿,关键得用对地方不是?
最后提个醒,用这些成语时可别跟撒花椒面似的到处乱撒。就像上回王婶夸自家孙子:“我家小宝吃饭的样子都可歌可泣!”好家伙,不知道的还以为孩子吃个饭要英勇就义呢。所以说啊,再动人心魄的词儿,也得用在真正值得心跳加速的场合才够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