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ǔ shǒu jí ěr
成语解释:见“俯首帖耳”。
成语出处:孙中山《大总统告陆海军士文》:“我军人俯首戢耳以听其鞭策者,亦既二百六十有馀年。”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
繁体字形:頫首戢耳
英文翻译:be docile and obedient
俯:敬辞,旧时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俯允。
首:1.头:昂首阔步。2.领袖;领导人:元首。首长。3.最先;开始:首创。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发:自首。出首。6.量词。用于诗歌、歌曲等:一首诗。民歌百首。
戢:1.收敛;收藏:戢翼。2.停止:戢怒。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俯首戢耳”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人非常顺从、不敢反抗的状态,字面意思是“低着头,耳朵贴着脑袋”,就像动物示弱时的动作。比如:“新员工刚入职时总是俯首戢耳,生怕犯错,过了三个月才慢慢敢提建议。”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常见?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职场吗?”当然不是。比如古代故事里常有这样的描写:“面对暴君的苛政,百姓们俯首戢耳,连呼吸声都刻意放轻。”这既刻画了统治者的压迫感,也突显了弱者的生存智慧。
有趣的是,现代人其实也在用类似的状态保护自己。设想一个家庭场景:“孩子考试失利后,一反常态地俯首戢耳收拾书桌,连游戏机都主动上交。”这种临时性的乖巧,是不是比顶嘴更容易获得家长谅解?
需要警惕的是,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可能影响个性发展。我曾见过实习生为了讨好上司,连午饭口味都违心附和,这种过度的顺从反而模糊了专业边界。毕竟,健康的合作关系需要适度表达主见。
最后不妨思考:什么时候该“俯首戢耳”,什么时候该挺直腰板?就像春笋顶开石板需要巧劲,人在遵守规则与坚持自我之间,其实藏着待人处事的真谛。把握这个分寸,或许比单纯模仿成语里的姿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