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āng
  • è
  • sh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āng è bù shàn

成语解释: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恶人

繁体字形:光惡不善

英文翻译:Bad light

光恶不善的意思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善:1.善良;慈善(跟“恶”相对):善举。善事。心怀不善。2.善行;善事(跟“恶”相对):行善。劝善规过。3.良好:善策。善本。4.友好;和好:友善。相善。亲善。5.熟悉:面善。6.办好;弄好:善后。善始善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擅长;长于:善战。多谋善断。8.好好地:善自保重。善为说辞。9.容易;易于:善变。善忘。10.姓。

成语评论

光恶不善”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字面上是说“只反对坏事却不主动做好事”。虽然它并非传统成语,但生活中这类现象可不少见。比如有人天天吐槽环境污染,自己却随手乱扔垃圾;有人批评公司制度不合理,但提不出任何改进方案。这种“只破不立”的行为,算不算一种“光恶不善”?

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这种状态? 心理学中有个“批评者效应”:指出问题能带来即时成就感,而解决问题需要长期投入。就像网上常见的“键盘侠”,骂完社会问题就下线,实际改变却需要持续行动力。这时候不妨问自己:我是想当个“差评师”,还是真正的问题解决者?

有个真实案例:某小区居民总抱怨物业不作为,后来几位阿姨带头组建志愿巡逻队,三个月后偷盗率下降60%。这说明什么?批判的终点应该是建设。与其停留在“光恶”阶段,不如把精力转向“如何善”——哪怕从给邻居指个路、帮同事带杯咖啡开始。

有人认为“能发现问题已经很了不起”,这话没错,但就像医生诊断病症后必须开药方,社会进步需要诊断与治疗的双重能力。我观察到,那些真正推动改变的人,往往在批评时已经带着解决方案的雏形。他们不是简单的“反对者”,而是“升级版建议者”。

下次遇到看不惯的事,试试“三步转换法”:1.明确具体问题(垃圾桶位置不合理)2.构思替代方案(建议物业增设分类点)3.寻找最小行动单元(先把自己家的垃圾分好类)。你会发现,建设性思维像肌肉一样越练越强,而单纯抱怨只会消耗能量。

世界永远不会完美,但这正是人类持续改进的动力。与其做“愤怒的观察者”,不如成为“温和的改良者”。毕竟,指出黑暗是本能,点亮烛光才是本事。当我们把“不善”转化为“善”的具体动作,改变的涟漪就会从脚下扩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