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ān gài rú shì
成语解释: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形容到会的官吏很多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五章:“有力官绅‘视为利薮,群思攘夺……门前冠盖如市’。”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谓语;形容到会的官吏很多
繁体字形:冠盖如市
英文翻译:Crown like a city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齐。怒发冲冠。2.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鸡冠。树冠。[guàn]1.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岁)。2.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县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军。名冠全球。4.指冠军:夺冠。三连冠(连续三次获得冠军)。5.姓。
盖:[gài]1.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盖子。锅盖。瓶盖。膝盖。天灵盖。2.伞:雨盖。3.由上往下覆,遮掩:覆盖。遮盖。掩盖。盖浇饭。4.压倒,超过:盖世无双。5.方言,超出一般地好:这本书真叫盖!6.用印,打上:盖章。盖戳子。7.造(房子):盖楼。翻盖。8.方言虚词(a.发语词,如“盖闻”;b.表大概如此,如“盖近之矣”;c.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盖未学也”)。[gě]1.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2.姓。盖[盖,读音作gě(ㄍㄜˇ)、亦可读音作gà(ㄍㄚˋ)、gài(ㄍㄞˋ)、guó(ㄍㄨㄛˊ)]、guō[hé]古同“盍”,文言虚词,何不。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市:1.做买卖的地方:开市。上市。2.城市:市区。市容。3.行政区划单位。在中国有中央直辖市、省(或自治区)辖市等。4.属于市制的(度量衡单位):市尺。5.买:市贱鬻贵。
“冠盖如市”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拆开来看其实不难理解。“冠盖”指的是官员的帽子和车盖,代指达官贵人;“如市”则形容像市场一样热闹。合起来就是说,权贵人物聚集的场面如同集市般拥挤。比如:“科技展会上,行业大佬的座驾车队排成长龙,媒体闪光灯此起彼伏,真可谓冠盖如市。”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成语和“门庭若市”有什么区别?其实前者更强调聚集者的身份地位,而后者单纯形容热闹。比如社区超市打折时顾客挤破门槛,只能用“门庭若市”;但若是某位知名学者开讲座,台下坐满教授专家,就更适合用“冠盖如市”来凸显参与者的分量。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既可以表达褒义,也能隐含批评。比如在环保论坛上,看到各国政要齐聚讨论气候变化,用“冠盖如市”能体现议题的重要性;但若某个扶贫会议现场满是豪车,发言者却说着不接地气的空话,此时再用这个成语,就带上了讽刺官僚作风的意味。
有人认为这类成语已经过时,毕竟现代社会的“冠盖”不只有官员。我倒觉得它反而有了新生命——如今行业峰会里西装革履的投资人、互联网大会上穿卫衣的科技新贵,不都是新时代的“冠盖”吗?只要存在群体聚集的焦点事件,这个成语就能生动传递出场面的分量感。
下次参加大型活动时,不妨观察四周:那些被簇拥的核心人物、不断交换的名片、此起彼伏的寒暄声,是否让你联想到“冠盖如市”的画面?语言就像一面镜子,既能照见历史,也能映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