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ū bǎng ān mín
成语解释:榜:官府告示。张贴告示,安抚百姓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收军进高唐州城内,先传下将令,休得伤害百姓。一面出榜安民,秋毫无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政府行为
繁体字形:出榜安民
英文翻译:Go out to placate the people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榜:[bǎng]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榜帖(官府的公告)。红榜。张榜。光荣榜。榜文。发榜。榜眼(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榜书(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bàng]摇船的用具:榜人(船工)。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稳。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国。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安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安。治安。转危为安。5.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插。安顿。6.安装;设立:安门窗。安电灯。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7.加上:安罪名。安个头衔。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问代词。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无其事?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哎,说到“出榜安民”这个成语,可能有人要问了:这到底是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官府贴出告示安抚老百姓,让大家心里踏实。比如电视剧里常见的桥段——新官上任后立马贴出公告:“即日起减免赋税,严惩贪腐,乡亲们安心过日子!”你瞧,这就是典型的“出榜安民”。
这时候肯定有人好奇:这成语现在还能用吗?嘿,别说,还真行!比如疫情期间社区群发通知:“物资供应充足,请勿恐慌抢购。”这种及时透明的信息发布,可不就是现代版的“出榜安民”?说到底啊,不管古代还是现代,消除信息差才能稳住人心。
说到这儿,我得插句个人观点——其实“安民”的关键不在于“出榜”,而在于“说到做到”。就像有些商家搞促销,广告写得天花乱坠,结果顾客上门发现货不对板,这不就砸招牌了嘛?所以说啊,甭管是政府还是企业,诚信才是最好的“安民良方”。
再举个反例你品品:去年某网红餐厅被曝光用过期食材,老板连夜发声明说“已全面整改”,结果三天后又被拍到在后厨偷偷换标签。这种光打雷不下雨的“假安民”,你说老百姓能买账吗?所以说啊,行动永远比文字更有说服力。
可能有人要问:普通老百姓能用这成语吗?当然可以!比如小区业委会换届选举,新委员在业主群发公告:“本月起每月公示财务明细,24小时响应报修。”这种实实在在的承诺,可不就是咱老百姓自己的“出榜安民”?
说到底啊,信息透明化就像定心丸,关键得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从古至今,从庙堂到市井,这个理儿它就没变过。下次遇到需要稳定人心的场合,不妨想想这四个字——出榜安民,但可千万记得后半句:说到做到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