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 ān
  • mí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ì shì ān mín

成语解释: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成语出处:《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安邦定国

繁体字形:濟丗安民

英文翻译:assist one 's generation and bring comfort to the common people

济世安民的意思

济:[jì]1.过河;渡:同舟共济。2.救;救济:接济。缓不济急。3.(对事情)有益;成:无济于事。假公济私。[jǐ]1.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2.姓。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稳。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国。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安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安。治安。转危为安。5.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插。安顿。6.安装;设立:安门窗。安电灯。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7.加上:安罪名。安个头衔。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问代词。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无其事?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成语评论

济世安民”这个词听起来挺高大上,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行动让社会变得更好、让百姓生活安稳。举个例子,古代名医张仲景在瘟疫横行时走遍乡野,免费救治病人,还写下《伤寒杂病论》传给后人——这种既解决眼前问题又留下长远价值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济世安民”。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样的精神吗?其实,这种理念从未过时。比如疫情期间,许多普通人自发组建志愿者团队,为独居老人送菜送药;程序员开发疫情追踪系统帮助政府高效调配资源。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本质上都是在用各自的方式“济世安民”。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双向价值”。就像植树造林既能防风固沙(安民),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济世),很多行动其实能同时创造社会和个人价值。比如企业家开发环保材料,既减少污染又赢得市场认可,这种“双赢”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但问题来了:普通人如何参与其中?其实不必等到功成名就。我见过社区阿姨通过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矛盾,也见过中学生用短视频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只要有心,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就像古人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点滴积累终能汇成江海。

最后要提醒的是,“济世安民”不等于盲目牺牲。有位乡村教师分享过她的经验:先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真实需求,再联系公益组织提供精准帮扶。这种既有温度又有方法论的实践,比单纯捐钱捐物更能持续解决问题。说到底,智慧和善意缺一不可。

当我们在谈论这个成语时,本质上是在探讨“个体与社会如何良性互动”。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人文关怀,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变得比昨天更好一点点。这或许就是“济世安民”在当代最生动的诠释。

济世安民的造句

  1. 造句 他把自己济世安民的愿望,一步步变成现实。
  2. 造句 唐太宗李世民,济世安民,这个拥有宏图霸业的君主,有着非凡卓越的远见,在他的麾下,纠集了史上最强大的智囊。
  3. 造句 为了侠义,决定济世安民,锄强扶弱,内兴民生,外震四邻……
  4. 造句 “必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必有济世安民之识,而后可以考古证今。
  5. 造句 更为可贵的是,有一身仙骨,却深入红尘,济世安民,非常难得。
  6. 造句 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7. 造句 “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志,而后可以考古论今。
  8. 造句 按照他的预想,该是以这个问题,将话题带入到济世安民、治国平天下的儒门大义上来,以此来打动苏醒。
  9. 造句 “三俊挺生济世安民光梓里,卿才慰起经邦华国耀槐堂”,横披是“紫电清霜”。
  10. 造句 四宗会选一共分为四关,鬼谷训政、济世安民、群英夺宝、长老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