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ān
  • mín
  • gào
  • s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ān mín gào shì

成语解释:安:安定;告示:布告。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②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让大家有所准备。

成语出处: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25回:“李秀成全不费力,已拔了南康城……先出安民告示,次第收复汝宁、饶州各郡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提前通知人做好准备

繁体字形:安民告示

英文翻译:notice to reassure the public

安民告示的意思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稳。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国。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安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安。治安。转危为安。5.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插。安顿。6.安装;设立:安门窗。安电灯。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7.加上:安罪名。安个头衔。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问代词。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无其事?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告:1.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告诉。告知。广告。报告。通告。忠告。2.向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告状。到法院去告他。3.为了某事而请求:告假。告贷。4.表明:告辞。自告奋勇。5.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的实现:告成。告罄。告一段落。事情已告结束。6.姓。

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表示:告示。指示。显示。暗示。示意。示范。示威。示众。

成语评论

哎,说到“安民告示”这个成语,大家可能有点耳熟但又不确定具体咋用。别急,咱先举个例子:最近社区要修路,居委会提前贴了张通知,把施工时间、绕行路线写得明明白白,这就是典型的“安民告示”。说白了,就是官方提前把事儿说清楚,让大家心里有底,别慌!

这时候可能有人问:“这和普通通知有啥区别?”嘿,关键就在“安民”俩字上。比如古代闹饥荒,县太爷贴个告示说“粮食三天后到,大家别抢”,这就是用权威信息稳住局面。现在公司突然要裁员,老板如果提前开诚布公讲原因、谈补偿,也能算现代版“安民告示”——虽然现实里能做到的老板嘛……咳咳,咱还是先不跑题。

个人觉得啊,这成语背后藏着个真理:信息透明才是定心丸。去年我们小区换物业,新物业经理上来就搞“突然袭击”,结果业主群里炸了锅。后来人家学聪明了,每次调整前都发公告解释,还留电话接受咨询,这不就“安民告示”用到位了?所以说啊,甭管大事小事,提前把话撂明白,绝对能少挨骂。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安民告示”也面临新挑战。比如某些部门发个通告,满篇专业术语,老百姓看了直挠头,这哪叫“安民”,简直是“添堵”嘛!真正的“安民告示”得像邻居大妈唠嗑一样,把复杂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就像疫情期间的防疫政策,用大白话配上流程图,大家一看就懂,自然配合度高。

最后提一嘴,这个成语可别随便乱用。比如你朋友约饭迟到,发消息说“路上堵车,晚半小时到”,这顶多算“安友告示”——虽然道理相通,但对象和场景不对,硬套成语反而闹笑话。记住了啊,核心是用权威信息消除不确定性,这才是“安民告示”的灵魂!

总之啊,下次看到政府部门发公告、学校贴通知,不妨多留心内容是否清晰明了。要是遇到那种云山雾罩的“伪告示”,咱也可以理直气壮提建议:“这位同志,您这告示不够‘安民’啊!”

安民告示的造句

  1. 造句 为了稳定物价,有关部门出示了安民告示。
  2. 造句 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做准备。
  3. 造句 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
  4. 造句 尽管事先已贴出安民告示,尽管是一个已支付了对价、多方约定俗成的东西,但每每股市下跌,总被人们像祥林嫂那般拿出来说事。
  5. 造句 开讨论会要事前出安民告示,明确议题,让大家做好充分准备。
  6. 造句 “安民告示”的出现,更加激化了利安花园业主们的不满情绪。
  7. 造句 那么“安民告示”真的是惟一的手段?
  8. 造句 我们不断打出“安民告示”来说明情况,请大家尽早散去。
  9. 造句 开讨论会要事前出安民告示,明确议题,让大家充分酝酿。
  10. 造句 小区里贴出了安民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