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àn
  • zhī
  • g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àn mǎ zhī gōng

成语解释:谓战功。

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遂良出自草茅,无汗马之功,蒙先帝殊遇,以有今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功劳大

繁体字形:汗馬之功

英文翻译:one 's contributions in work

汗马之功的意思

汗:[hàn]人和高等动物从皮肤排泄出来的液体,是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hán]可汗(kèhán)的简称。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功:1.功劳(跟“过”相对):立功。记一大功。2.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教育之功。功亏一篑。大功告成。好大喜功。3.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功。功架。基本功。4.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成语评论

汗马之功”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和咱们常说的“汗马功劳”是近亲,意思是通过辛苦付出取得的显著功绩。比如有人问:“为什么老板总表扬小李?”答案可能是:“他为了项目连续加班三个月,拿下大客户,这才是真正的汗马之功。”这里的核心问题在于:怎样才算汗马之功其实不一定要惊天动地,比如疫情期间志愿者每天搬运物资,老师熬夜准备网课课件,这些实实在在的付出都算。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和普通努力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持续性和突破性。就像学生突击三天考及格不算,但坚持半年从倒数逆袭到前十,这才是汗马之功。我曾见过一位外卖小哥,风雨无阻跑了五年,用积蓄在家乡盖了新房,这种改变命运的长期奋斗特别符合这个词的气质。

职场中如何应用这个概念?假设团队遇到技术难题,有人主动查阅上百篇文献、做了三十多次实验最终突破瓶颈,这时候说“他立下了汗马之功”比简单说“辛苦了”更有分量。不过要注意的是,现代社会更提倡团队协作中的汗马之功,比如航天工程里每个螺丝钉的精准安装,都是整体成功不可或缺的部分。

有趣的是,这个词原本描述战马累到流汗,现在用在普通人身上反而更有温度。它提醒我们:成就不分大小,关键在于是否竭尽全力。就像我邻居张阿姨,退休后自学短视频制作,三个月涨粉十万,把家乡特产卖到全国,这种新时代的“汗马之功”同样值得敬佩。

最后留个思考:当我们称赞别人的汗马之功时,是否也该学会看见自己生活中那些“小马驹式的努力”?比如坚持每天晨跑、读完一本专业书,这些积累终将在某个时刻开花结果。毕竟,人生不是短跑冲刺,而是一场需要持续发力的马拉松。

汗马之功的造句

  1. 造句 帝将卢衡,为我唐朝千秋功臣,为我帝国立下汗马之功。
  2. 造句 夫君日前亲冒失石,率兵剿灭黄巾贼寇,为朝廷立下汗马之功。
  3. 造句 在司马氏集团代魏更替中,羊祜、羊琇等人立下了汗马之功。
  4. 造句 这城外闹恶兽,我们得趁此时机立下汗马之功,元吉你看现在该怎么办?
  5. 造句 帝将卢衡,是我后秦千秋功臣,为我帝国立下汗马之功。
  6. 造句 如此一来,朝廷便免去兴兵讨贼的劳资伤财,剿灭马贼,为民除害,昆仑派还可赢得汗马之功,而且敌人还无计再从中进行挑拨,可谓一石四鸟之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