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áo fà zhī gōng
成语解释:形容极微小的功劳。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形容极微小的功劳
繁体字形:毛發之功
英文翻译:a deed as tiny as hair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功:1.功劳(跟“过”相对):立功。记一大功。2.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教育之功。功亏一篑。大功告成。好大喜功。3.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功。功架。基本功。4.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毛发之功”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和“九牛一毛”“杯水车薪”类似,形容看似微小的贡献或力量。比如有人问:“这点钱能帮上什么忙?”你可以回答:“虽是毛发之功,但聚沙成塔,总能缓解燃眉之急。”
有人可能会疑惑:微小的事情真的值得做吗?举个例子,社区里张阿姨每天顺手清扫楼道,起初邻居觉得“扫个地算什么”,但半年后整栋楼环境明显改善。这不正是“毛发之功”积累出的质变吗?
工作中也存在类似现象。小王负责整理会议纪要,起初觉得工作琐碎,直到某次项目复盘时,他记录的细节成为解决纠纷的关键证据。这让人想到:岗位无大小,每个环节都在支撑整体运转。
从历史角度看,明代工匠修故宫时,有个石匠专管打磨台阶棱角。旁人笑他较真,他却说:“棱角磨圆了,孩童跑动才不易受伤。”三百年后,那些温润的台阶依然见证着这份细致。这种“毛发之功”,何尝不是种跨越时空的责任心?
当代社会常强调“颠覆性创新”,但快递员及时送达的药品、程序员多写的一行注释、教师课后的五分钟答疑,这些看似细小的付出,同样在编织着社会的安全网。就像古语说的:“大厦千间,起于垒土”,重视每份微小贡献,或许能让我们的世界运转得更温暖顺畅。
下次遇到“做不做都差不多”的选择时,不妨想想:蝴蝶扇动翅膀尚能引发风暴,我们的每个善意举动,谁说不会成为他人生命里的转折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