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āng
  • cháng
  • 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āng cháng jí è

成语解释: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

成语出处: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方,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人很正直

繁体字形:剛腸嫉惡

英文翻译:Have a grudge

刚肠嫉恶的意思

刚:1.硬;坚强(跟“柔”相对):刚强。刚直。他的性情太刚。2.姓。3.恰好:不大不小,刚合适。4.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仅仅:清早出发的时候天还很黑,刚能看出前面的人的背包。5.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他刚从上海回来。那时弟弟刚学会走路。6.用在复句里,后面用“就”字呼应,表示两件事紧接:刚过立春,天气就异乎寻常地热了起来。

肠:1.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2.心思;情怀:愁肠。衷肠。3.在肠衣里塞进肉、淀粉等制成的食品:香肠。鱼肠。腊肠。

嫉:1.忌妒:嫉贤妒能。2.憎恨:嫉恶如仇。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成语评论

刚肠嫉恶”这个词听起来挺有武侠小说里的侠客气概,对吧?其实它形容的是一个人性格刚直、爱憎分明,面对不公或邪恶时绝不妥协的态度。举个例子:老张在菜市场看到小贩用假秤坑老人,当场站出来揭穿,还帮老人要回了钱——这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行为,就是典型的刚肠嫉恶

自问:刚肠嫉恶的人会不会活得很累?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比如教师李老师发现同事收礼违规调座位,顶着压力实名举报,结果被同事排挤。但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这些“不妥协”的存在,社会才能减少潜规则蔓延。关键是要学会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保护自己,就像古人说的“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刚直需要搭配智慧。

电视剧里常出现的清官形象,比如包拯铁面无私斩驸马,就是刚肠嫉恶的极致体现。但现实生活里,这种性格更多体现在日常小事中:朋友聚会时有人开性别歧视玩笑,你能严肃制止;工作群里有人传播谣言,你敢于发证据辟谣。这些微小的抵抗,其实都在守护着环境的底线。

自问:现代社会还需要刚肠嫉恶吗?越是信息混杂的时代,越需要清醒的判断力。就像打假博主坚持曝光黑心商家,虽然常被威胁起诉,但他们的存在让消费者少踩很多坑。不过要注意的是,刚肠嫉恶不等于愤世嫉俗——前者带着改善世界的热忱,后者可能陷入消极抱怨。真正有力量的正直,往往包裹着理解和共情。

我特别欣赏明代海瑞的故事。他给皇帝写奏折前会准备好棺材,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魄力,现代人可能觉得过于刚硬。但换个角度想,如果职场中多几个拒绝做假账的财务,学校里多几个不妥协于家长压力的老师,很多系统性腐败根本无处生根。刚肠嫉恶就像社会机体的免疫细胞,看似让个体承担风险,实则保护着整体健康。

最后想说的是,保持嫉恶如仇的初心很重要,但方法可以更灵活。就像疏通河道不能光靠堵,还要懂得引导水流。遇到不公时,拍案而起是勇气,搜集证据理性举报是智慧,长期推动制度完善则是更深层的担当。刚肠嫉恶不该是昙花一现的热血,而该成为绵延不绝的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