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è
  • chó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í è rú chóu

成语解释: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成语出处: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蔡木龛》:“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爱憎分明

繁体字形:嫉惡如讎

英文翻译:hate evil as one does one 's enemy

嫉恶如仇的意思

嫉:1.忌妒:嫉贤妒能。2.憎恨:嫉恶如仇。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仇:[chóu]1.仇敌:疾恶如仇。同仇敌忾。2.仇恨:结仇。血泪仇。他们两家有仇。[qiú]姓。

成语评论

嫉恶如仇”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像武侠小说里的大侠标配?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看到坏人作恶立马拔刀相助,眉头一皱就喊:“今日定要替天行道!”——这大概就是“嫉恶如仇”最生动的写照了。

但问题来了:嫉恶如仇的人是不是容易冲动?举个例子,班里有个同学总爱欺负人,你气得直接冲上去和他吵架,结果被老师批评“方式不当”。这时候,嫉恶如仇的正义感反而可能让自己吃亏。所以关键不在于“恨不恨恶”,而在于“怎么斗恶”——用智慧解决问题,才是高阶版嫉恶如仇

再比如历史上的包拯,他铁面无私审判贪官,但每次断案都讲究证据,甚至用“假扮阴差”的计谋让罪犯认罪。你看,真正的嫉恶如仇不是“见恶就炸”,而是“精准打击”。这里藏着一个核心逻辑:对“恶”的敏感是本能,但如何应对需要理性加持。

换个角度看,现代社会更需要嫉恶如仇吗?我曾在公交车上目睹有人偷手机,当时心里挣扎要不要喊出声。最后用手机偷偷拍下证据,悄悄提醒受害者,既保护了自己又制止了恶行。这种“策略性正义”或许更适合普通人——我们不必当孤胆英雄,但可以选择用更安全的方式维护正义。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坏人那么多,嫉恶如仇会不会活得太累?”其实这个词背后藏着更深的智慧。就像小区里热心监督垃圾分类的张阿姨,她看到有人乱扔垃圾就耐心劝说,时间久了反而带动了整个社区的风气。嫉恶如仇不一定非要针锋相对,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同样有力。

最后想分享个观点:在短视频时代,我们更需要警惕“伪嫉恶如仇”。比如看到网络爆料就马上站队骂人,结果剧情反转后尴尬收场。真正的嫉恶如仇,应该像老中医看病——先“望闻问切”查清真相,再“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毕竟,比作恶更可怕的,是我们用错误的方式惩罚错误。

嫉恶如仇的造句

  1. 造句 鲁智深嫉恶如仇,是位行侠仗义的大英雄。
  2. 造句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
  3. 造句 当他看到她的时候,她的脸上呈现出的表情是那样嫉恶如仇、不共戴天。所以,他意识到她早就在等着他了。
  4. 造句 嫉恶如仇,无私奉献。可当今社会明哲尚且不能保身,也难怪啦!
  5. 造句 我嫉恶如仇,不要得罪我,要对我好点。
  6. 造句 他勇于献身拼命工作;他酷爱学习如饥似渴;他嫉恶如仇爱恨分明;他不畏艰难挑战病魔。
  7. 造句 我这人嫉恶如仇,见着混蛋就得打。
  8. 造句 带着我的嫉恶如仇,迎着不冷不热的风,单道独行。
  9. 造句 君子从善如流,勇士嫉恶如仇。
  10. 造句 什么时候能不那么爱恨分明嫉恶如仇,不那么纠结成一团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