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ōu xī gān dǎn
成语解释:犹剖心析肝。形容掬诚相示。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弟第三状》:“臣不胜愤懑,敢复剖析肝胆,陈布以闻,虽抵罪万死,亦无怨悔。”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剖析肝膽
英文翻译:Dissect the liver and gall
剖:1.破开:解剖。剖视。2.分辨;分析:剖析。剖白。
析:1.分开;散开:析居。条分缕析。分崩离析。2.分析:剖析。解析几何。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3.姓。
肝: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为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脏。
胆:1.胆囊的通称。2.(胆儿)胆量:胆怯。胆大心细。胆小如鼠。壮壮胆儿。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胆。暖水瓶的胆。4.(Dǎn)姓。
“肝胆”这个词在成语中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内心、情感或忠诚。比如“肝胆相照”形容两人彼此信任,毫无保留。举个例子:“这对合作伙伴多年来肝胆相照,连办公室的绿植都成了他们友谊的见证。”这里你可能想问:为什么用内脏器官表达情感?其实古人认为肝胆是人体重要器官,用它们象征“最真实的心意”,就像现在年轻人说“我把心掏给你看”一样直白。
再看“披肝沥胆”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剖开肝脏、滴出胆汁,用来形容极度坦诚或献出全部忠诚。比如历史剧中常有台词:“臣愿为陛下披肝沥胆”,听着比现代人说“我保证完成任务”可沉重多了。有意思的是,这种略带血腥气的表达反而成了中华文化中忠诚度的最高认证。有人可能会疑惑:这种夸张手法现在还适用吗?其实在职场中,当项目经理说“这次方案我绝对全力以赴”,本质上和“披肝沥胆”是同一个意思,只是换了更温和的说法。
“肝胆俱裂”则展现了另一层含义,字面意思是肝胆都裂开了,用来形容极度恐惧。比如探险小说里写道:“听到山洞深处传来的怪声,他顿时肝胆俱裂”。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同样是内脏器官,在不同语境下既能表达积极情感也能表现负面情绪。这说明汉语的生动性在于,同一个意象通过语境转换就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感染力。有研究显示,这类身体器官相关的成语更容易让人产生共情,毕竟谁都有过紧张时“心提到嗓子眼”的体验。
关于这些成语的现代应用,我个人观察发现:在正式场合使用“肝胆相照”仍显庄重,但年轻群体更倾向于说“过命的交情”;而“肝胆俱裂”在社交媒体上常被调侃式使用,比如看到年终奖数额时戏称“本打工人肝胆俱裂”。这种语言演变恰恰说明,传统文化元素完全可以在新时代找到生存土壤,关键看我们如何赋予它们符合当下语境的诠释。
最后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现代人依然需要这类“重口味”成语?或许因为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强烈的语言符号来传递真实情感。就像用4K高清屏看纪录片,那些刻画内心的成语就像精神世界的显微镜头,把抽象的情绪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下次当你想要表达真挚情感时,不妨试试这些成语,它们可能比十个感叹号更有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