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ǐ fū yǒu zé
成语解释:匹夫:古时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平常的人;有责:有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
成语出处: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分句;常与天下兴亡连用
繁体字形:匹夫有責
英文翻译:expect everyone to do his duty
匹:1.比得上;相当;相配:匹配。难与为匹。2.单独:匹夫。3.姓。4.用于马、骡等:两匹骡子。三匹马。5.用于整卷的绸或布(五十尺、一百尺不等):一匹绸子。两匹布。“疋”
夫:[fū]1.丈夫(zhàng·fu):夫妻。夫妇。姐夫。姑夫。2.成年男子:匹夫。一夫守关,万夫莫开。3.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渔夫。农夫。轿夫。4.旧时服劳役的人,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夫役。拉夫。5.姓。[fú]1.指示代词。那;这:独不见夫螳螂乎?2.人称代词。他:使夫往而学焉。3.a)用在一句话的开始:夫战,勇气也。b)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人定胜天,信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责:[zé]1.责任,分(fèn)内应做的事: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2.要求:责求。责令。责成。3.指摘过失:求全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4.质问,诘(jié)问:责问。责难。责让。5.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责。杖责。[zhài]古同“债”。
“匹夫有责”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普通人也应当承担责任”。但具体怎么用?举个例子:社区垃圾分类推行困难,有人说“这是政府的事”,但老王却带着邻居一起研究分类方法,还笑称:“匹夫有责嘛,咱们多出点力,小区环境才能变好。”
问题来了:为什么普通人的责任如此重要?其实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主动意识”。比如疫情期间,有人觉得“防疫靠专家就行”,但更多人主动戴口罩、减少聚集,正是这种看似微小的个体行为,才让整个社会的防线更牢固。
我曾观察到一个小店老板的故事。他的店铺在暴雨中进水,第一时间不是抱怨排水系统,而是用沙袋堵住门口,还帮路人指路绕开危险区域。他说:“大事我干不了,但眼前能做的必须做。”这种思维方式,恰好诠释了“匹夫有责”的现实意义——不推诿环境局限,专注自己能改变的部分。
有人可能会问:“普通人力量有限,真的能改变什么吗?”以河流污染为例,如果每个人都觉得“我倒一点污水没关系”,结果就是整条河被毁;反过来说,若多数人坚持环保习惯,积少成多就能带来质变。个体的责任感,就像是社会机器的润滑剂。
值得注意的是,责任不等同于压力。就像团队合作中,有人主动多承担一点,反而会激发其他人的积极性。社区里的志愿者队伍,往往是从一两个热心人开始的。这种“责任传递效应”,让“匹夫有责”从口号变成了实际行动的接力赛。
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精神。网络时代,一条谣言可能引发恐慌,但每个人若能做到“不传谣、多核实”,信息环境就会清爽许多。就像老话说的:“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但若每片雪花都稳住,危机或许就能避免。
说到底,“匹夫有责”不是道德绑架,而是唤醒每个人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认知。它不要求人做英雄,而是提醒我们:在抱怨社会问题之前,先看看自己手里握着哪些解决问题的工具。这种思维转变,或许就是改善生活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