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ǐ fū gōu dú
成语解释:《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后因以“匹夫沟渎”谓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繁体字形:匹夫溝瀆
英文翻译:Pifu goudu
匹:1.比得上;相当;相配:匹配。难与为匹。2.单独:匹夫。3.姓。4.用于马、骡等:两匹骡子。三匹马。5.用于整卷的绸或布(五十尺、一百尺不等):一匹绸子。两匹布。“疋”
夫:[fū]1.丈夫(zhàng·fu):夫妻。夫妇。姐夫。姑夫。2.成年男子:匹夫。一夫守关,万夫莫开。3.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渔夫。农夫。轿夫。4.旧时服劳役的人,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夫役。拉夫。5.姓。[fú]1.指示代词。那;这:独不见夫螳螂乎?2.人称代词。他:使夫往而学焉。3.a)用在一句话的开始:夫战,勇气也。b)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人定胜天,信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沟:1.人工挖掘的水道或工事:暗沟。交通沟。2.(沟儿)浅槽;和沟类似的洼处:地面上轧了一道沟。瓦沟里流下水来。3.(沟儿)一般的水道:山沟。小河沟儿。
渎:[dú]1.水沟,小渠,亦泛指河川:沟渎。四渎(古代对中国“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合称)。2.轻慢,对人不恭敬:亵渎。渎职。烦渎。[dòu]古同“窦”,洞。
最近同事老张在部门会议上说:"咱们公司新项目虽然难,但也不能当匹夫沟渎,遇到困难就缩手缩脚。"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个成语在职场中也能活学活用。
有朋友可能要问:到底什么是"匹夫沟渎"?其实这个成语原意是形容普通人被困在浅沟小渠里,比喻眼界受限的状态。但现代人更常用来形容面对困难时,不要像困在沟渠里的人那样止步不前。比如我们小区物业改造时,王阿姨就说过:"咱们普通居民不能做匹夫沟渎,该提建议就要大胆提。"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现在年轻人更爱用这个成语?我发现可能和当代社会强调突破舒适圈的风气有关。就像我表弟考研二战时,在朋友圈写道:"拒绝做匹夫沟渎,今年必上岸!"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本意,又赋予了积极进取的新内涵。
从个人经历看,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那些"想改变又不敢行动"的瞬间。记得三年前我想转行做自媒体时,在出租屋里纠结了两个月。后来看到邻居李哥辞职开餐饮店,他说的"与其当匹夫沟渎,不如跳出来闯一闯"给了我很大启发。
值得注意的是,避免成为"匹夫沟渎"不等于盲目冒险。就像炒股群里常有人提醒:"别把孤注一掷当成突破沟渎,要做好风险控制。"这种平衡思维在实际生活中尤为重要。我有个做跨境电商的朋友,每次尝试新平台前都会做足市场调研,她说这是"带着救生圈游出沟渎"。
观察发现,这个成语在不同场景会产生奇妙变化。比如教育领域,张老师开家长会时说:"孩子不是匹夫沟渎,要允许他们在安全范围内试错。"而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驻村干部老周则说:"带乡亲们走出观念沟渎,比修路更重要。"可见同一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下能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
说到底,突破"匹夫沟渎"的本质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就像我最近在学编程,虽然常被bug搞得焦头烂额,但每次解决难题后都感觉又跨过了一道认知的沟渠。这种持续突破的状态,或许才是这个古老成语在现代社会最生动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