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àn
  • miàn
  • w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àn miàn bù wàng

成语解释:半面:见过面。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

成语出处:《北齐书 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形容记忆力极强

繁体字形:半靣不忘

英文翻译:Half face

半面不忘的意思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半尺。一斤半。半价。过半。一年半载。2.在…中间: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废。3.表示很少:一星半点儿。一鳞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楼房。房门半开着。5.姓。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忘:忘记:喝水不忘掘井人。这件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成语评论

哎哟,这成语“半面不忘”听起来像武侠小说里的绝技啊!说白了,它就是说一个人记性贼好,哪怕只见过半张脸,下次见面也能立马认出来。比如你朋友剪了个新发型,只露出半张脸,你却能脱口而出:“这不是老张吗!”——这就叫“半面不忘”的本事。

那问题来了:这成语到底想强调啥?嘿,你别说,它可不是单纯夸人记性好。仔细品,它更像在说“抓住关键特征”的能力。就像认人时,有人靠眉毛形状,有人靠走路姿势,而“半面不忘”的高手,总能在碎片信息里锁定最独特的点。这不就是咱们现在常说的“抓重点思维”吗?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李,第一次开会只做了半场汇报,结果老板第二天就点名让他负责重点项目。同事们私下嘀咕:“老板这是半面不忘啊!”其实老板是听出了小李汇报中的逻辑框架特别清晰——抓住这个核心,可不比记住整张脸更重要?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人脸识别技术这么发达,手机都能“半面不忘”了,人类这技能还值钱吗?我的看法是:技术再牛,也替代不了人与人的温度。就像你记住同事爱喝半糖奶茶,客户总把笔帽咬出牙印,这些细节带来的信任感,算法可复制不了。

再换个角度想,“半面不忘”在现代生活中早就不限于认脸了。比如刷短视频时,有人看5秒就能判断值不值得看完;逛超市时,老顾客扫一眼货架就知道新品摆哪儿。这种快速抓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就是升级版的“半面不忘”吗?

最后唠叨一句:咱们天天被信息轰炸,记不住太多很正常。但要是能练就“半面不忘”的功夫,抓住关键信息,过滤无效噪音,工作和生活绝对能轻松一大截。下次遇到新朋友,试着记住他的口头禅;碰到新知识,先记核心概念——这法子可比死记硬背强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