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ài
  • guān
  • mài
  • ju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ài guān mài jué

成语解释:收受钱财,出卖官爵

成语出处:清 王汝润《馥芬居日记》:“本朝卖官卖爵,竟无一人可靠。”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官场腐败

繁体字形:賣官賣爵

英文翻译:sell offices and barter ranks

卖官卖爵的意思

卖:1.拿东西换钱(跟“买”相对):卖房子。把余粮卖给国家。2.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祖国或亲友:卖国。把朋友给卖了。3.尽量用出来;不吝惜:卖劲儿。卖力气。4.故意表现在外面,让人看见:卖功。卖弄。卖俏。5.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一卖炒腰花。6.姓。

官: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卖:1.拿东西换钱(跟“买”相对):卖房子。把余粮卖给国家。2.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祖国或亲友:卖国。把朋友给卖了。3.尽量用出来;不吝惜:卖劲儿。卖力气。4.故意表现在外面,让人看见:卖功。卖弄。卖俏。5.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一卖炒腰花。6.姓。

爵:1.古代饮酒的器皿。2.爵位,君主国家对贵族所封的等级:封爵。公爵。

成语评论

卖官卖爵”这个词听起来像古代宫廷剧里的桥段,但它真的只存在于历史中吗?举个例子,东汉末年汉灵帝为了填补国库空虚,明码标价出售官职,甚至允许分期付款——这种荒唐操作直接导致官员素质断崖式下跌,底层百姓苦不堪言。你看,当权力变成商品,社会公平的天平就彻底倾斜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行为放到现代会有什么不同吗?”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某公司高管私下收钱帮人安排管理岗,结果空降的领导既不懂业务又爱瞎指挥,团队业绩一落千丈。这说明无论是古代官场还是现代职场,只要存在利益交换的灰色地带,组织生态就会遭到破坏。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红楼梦》里贾雨村靠行贿复职的情节给了启示:当上升通道被明码标价,有能力的人反而会被排除在体系之外。就像现在某些地方“花钱买编制”的传闻,本质上是把公共资源变成了私人提款机。

值得讨论的是,为什么这类现象屡禁不止?我在调研时发现,某地曾查处过乡镇干部违规安排亲属入职的案件。涉事者坦言:“总觉得这种潜规则大家都默认了。”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妥协,往往比个别贪腐更值得警惕。

换个角度看,这种现象也倒逼着制度创新。明朝张居正推行的“考成法”就针对官场积弊,通过量化考核减少人为操作空间。现代企业推行的公开竞聘、360度评估,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搭建更透明的选拔机制。你看,阳光永远是最好的防腐剂。

最后说点个人观察:我曾在社区见过退休老干部义务指导年轻人备考公务员,他们挂在嘴边的话是“别总想着走捷径”。这种代际传递的正向价值观,或许比单纯的法律约束更有温度。毕竟,守护公平不只需要钢尺,更需要每个人心里的那杆秤。

卖官卖爵的造句

  1. 造句 这位皇帝好经商,卖官卖爵,宠幸十常侍,使得阉宦当权,天下民不聊生。
  2. 造句 卖官卖爵,培植亲信诛锄异己,禁锢党人又怎么解释。
  3. 造句 汉帝刘宏卖官卖爵的发起人就是张让,此人虽然贪财,但对于刘宏还是非常忠心的,卖官的钱财多数都上交到了刘宏的手中,用来建宫殿之用。
  4. 造句 大哥说的这个言论也可以,可是他们却迷惑天子,怂恿天子卖官卖爵,搞得天下民不聊生。
  5. 造句 杜让能荐举邪恶的人而不用直朴的人,对人的喜好和憎恶都凭一时决定;他拿案狱官司做买卖,卖官卖爵,搜刮的钱财超过上万。
  6. 造句 父亲,当今天下虽说是我刘家的,但是世家豪强是数不胜数,陛下只知道**作乐,卖官卖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