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ó qià duō wén
成语解释: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见闻
繁体字形:博洽多聞
英文翻译:conversant
博:1.(量)多;丰富:渊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晓:博古通今。3.大:宽衣博带。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欢心。6.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博徒。博局。
洽:1.和睦;相互协调一致:融洽。意见不洽。2.商量;接洽:洽借。洽妥。面洽。3.广博;周遍:博识洽闻。
多: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多年。多种多样。多才多艺。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多了一个字。你的钱给多了,还你吧。3.过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多岁。两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多了。这样摆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这问题多不简单哪!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哎哟,这“博洽多闻”四个字听起来文绉绉的,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形容一个人知识面广、啥都懂点儿,聊天时能从天文扯到地理,还能接上两句冷门历史梗。比如老张在茶水间聊起敦煌壁画,突然蹦出一句:“你看这飞天造型,和古希腊神话里的伊卡洛斯是不是有点像?”嚯,这波操作直接让同事竖起大拇指——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博洽多闻”嘛!
那问题来了,知识渊博和死记硬背有啥区别?嘿,问得好!咱们举个栗子,小李能把《本草纲目》倒背如流,但遇到朋友感冒只会说“多喝热水”;而老王虽然记不全药方,却能结合节气变化提醒你“白露前后该吃银耳润肺咯”。您品,您细品,博洽多闻讲究的是灵活运用,可不是当个人形百科全书。
要说这成语在职场咋用?我跟你讲个真事儿。上周策划会上,甲方突然问起宋朝饮茶习俗和现代奶茶文化的关联。正当大伙儿懵圈时,实习生小美脱口而出:“您看《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分茶’技艺,不就是现在的拉花艺术鼻祖吗?”当场把客户听得直拍大腿——瞧瞧,这就是跨界知识储备的价值!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谁敢说自己真能“博洽多闻”?依我看啊,关键不在啥都懂,而是保持好奇心和连接能力。就像我邻居刘大爷,虽然不会用智能手机,但能跟你聊三天三夜老北京胡同里的门墩讲究。这种扎根生活的智慧,谁说不是另一种博洽多闻呢?
最后唠句实在的,与其焦虑自己不够渊博,不如享受探索的过程。下次遇到不懂的,大大方方说句“这个我得查查”,转身就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