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uō wén qiáng jì
成语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台韶国师法嗣》:“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余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时天台人推为杰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记忆力强
繁体字形:多聞強記
英文翻译:A strong memory
多: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多年。多种多样。多才多艺。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多了一个字。你的钱给多了,还你吧。3.过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多岁。两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多了。这样摆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这问题多不简单哪!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强国。富强。身强体壮。工作能力强。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强。责任心强,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强制。强渡。强占。强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强兵。强身之道。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强。7.姓。[qiǎng]勉强:强迫。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强。
记:1.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性。记得。记不清。好好记住。2.记录;记载;登记:记事。记账。摘记。记一大功。3.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于书名或篇名):日记。笔记。游记。《岳阳楼记》。4.(记儿)标志;符号:标记。钤记。暗记儿。5.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左边眉毛上有个黑记。6.多用于某些动作的次数:打一记耳光。一记劲射,球应声入网。7.姓。
哎呦喂,说到“多闻强记”这个成语,你肯定听过吧?它字面意思是“见识广博、记忆力强”,但说白了,不就是形容那些“行走的百科全书”吗?比如有人聊历史能扯到夏商周,聊科技还能掰扯量子物理,这脑子简直像装了搜索引擎!
举个栗子啊,你比如说小王这人,平时最爱泡图书馆,啥冷门知识都爱琢磨。有次公司开会讨论新产品定位,他突然蹦出一句:“你们看啊,宋朝的‘交子’其实就是最早的纸币,这说明创新得结合用户习惯嘛!”老板当场拍桌叫绝。你看,这就是“多闻强记”的实战价值——知识储备够多,关键时刻能跨界联想!
不过问题来了:这能力全靠天赋吗?我可不信邪!我觉着吧,八成得靠刻意练习。就像打游戏攒经验值,每天读点杂书、记几个知识点,时间久了自然能“召唤神龙”。比如我有个朋友坚持用“碎片化记忆法”,等地铁时背首诗,吃饭时听段科普,现在聊天都能接住各种梗,你说绝不绝?
再说个反例,老张总抱怨自己“记性差”。但仔细一瞅,他刷短视频能连看三小时,可让他复述内容却支支吾吾。要我说啊,不是脑子不够用,是注意力太分散。真正的“强记”得带脑子输入,就像吃核桃得剥壳才能补脑,光囤积信息不消化可不行。
最后扯点实在的,咱普通人咋练这本事?我的野路子是:先逮着感兴趣的方向猛挖,好比追星族记爱豆资料比谁都熟。等培养出成就感了,再慢慢拓展知识边界。记不住?多关联生活场景啊!比如背圆周率,记成“山顶一寺一壶酒(3.14159)”不就顺口多了?
总之啊,“多闻强记”这事儿,说难也不难。关键得把学习当打怪升级,既保持好奇心,又得带点策略。哪天你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能跟人聊《永乐大典》的装帧工艺,或者解释清楚区块链是咋运作的,嘿,那感觉绝对比中彩票还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