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ué
  • duō
  • w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ó xué duō wén

成语解释: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成语出处:《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见识多

繁体字形:博壆多聞

英文翻译:be wealthy in knowledge

博学多闻的意思

博:1.(量)多;丰富:渊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晓:博古通今。3.大:宽衣博带。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欢心。6.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博徒。博局。

学:1.学习: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3.学问: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4.指学科: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小学。大学。上学。6.姓。

多: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多年。多种多样。多才多艺。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多了一个字。你的钱给多了,还你吧。3.过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多岁。两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多了。这样摆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这问题多不简单哪!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成语评论

哎呦喂,说到“博学多闻”这个成语,大伙儿可别光觉得是书呆子的标签啊!你比如老张这人,不光能聊量子物理,还能扯两句京剧唱腔,连菜市场大妈讨价还价的套路都门儿清。你问他咋做到的?人家就爱泡图书馆,逮着啥学啥,这不就是活脱脱的“学富五车”嘛!

不过有人要问了,现在手机一点啥都能查,还要博学多闻干啥?说实在的,网络信息就像撒芝麻盐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你看小王上次面试,考官突然问起《资治通鉴》里的典故,要不是他平时爱翻闲书,这会儿早抓瞎了。所以说啊,系统化的知识储备就像自家腌的酸菜,关键时刻掏出来才够味儿。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胡同口李婶,别看她就是个卖煎饼的,人家能跟留学生唠英美文学,还能跟工程师掰扯5G技术。为啥?天天守着收音机听访谈节目,逮着顾客就取经。这不正应了那句“见多识广”?要我说啊,这年头所谓的“斜杠青年”,骨子里都是博学多闻的变种。

话说回来,有人担心知识学杂了容易串味儿。其实吧,关键得会“知识拌凉菜”——各门类掺和着来。你看那个网红教授,讲着讲着量子力学突然蹦出两句相声贯口,学生听得两眼放光。要没点跨界功夫,哪来这效果?所以说,博学多闻可不是当人形百科全书,而是给思维安上八条腿,走哪儿都不崴脚。

最后扯句掏心窝子的话:现在人总说信息爆炸,可别让碎片化学习蒙了眼。真要练就博学多闻的本事,还是得系统啃几本硬书,踏踏实实攒点干货。毕竟啊,临时抱佛脚查来的知识,就跟泡面汤似的,闻着香,喝多了准反胃。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博学多闻的造句

  1. 造句 在这种心灵酷刑之下,单纯无知识的贞德无法与黑衣人博学多闻富论证功力的思想抗衡,亲手毁掉自己的信仰,死在完全的绝望与恐惧中。
  2. 造句 你有需要总是可以请我们的酉长协助,他相当博学多闻。
  3. 造句 不过,克雷杰夫人博学多闻,她的图书室里收藏了伏尔泰及其他法国大师的全集。
  4. 造句 我是世界上最博学多闻的人!
  5. 造句 事实上,除了世尊曾明言叫人不要学数学以外,似乎博学多闻还是世尊相当重视的一个项目。
  6. 造句 在创作中表现其博学多闻,是自然而然的。
  7. 造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博学多闻,为人师表,应不断完善自我。
  8. 造句 爱因斯坦王子:我是爱因斯坦王子。我是世界上最博学多闻的人!
  9. 造句 他从小就博学多闻,习炼丹功。
  10. 造句 因为他深知一个受托照管基督羊群的人,应当博学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