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ó wù tōng dá

成语解释:博物:能辨别许多事物;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学识渊博,通晓事理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虽非正法,巨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知书达理

繁体字形:博物通達

英文翻译:Museum access

博物通达的意思

博:1.(量)多;丰富:渊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晓:博古通今。3.大:宽衣博带。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欢心。6.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博徒。博局。

物: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达:1.通;到。例:四通八达。抵达。2.对事理认识得透彻:通达事理。3.达到;实现:目的已达。达成协议。4.告知;表达:转达。传达。5.指得到显要的地位:显达。

成语评论

哎,说到“博物通达”这词儿,你可能会懵——这到底是夸人知识面广,还是形容啥都能掺和一脚啊?别急,咱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张在社区当调解员,谁家水管漏水他能支招,邻居小孩作业不会他也能点拨两句,连小区流浪猫绝育的事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大伙儿都说他是“博物通达的活字典”,说白了就是既有生活智慧,又有跨领域的知识储备。

等等,这成语听着像古人专用,现在还有啥实际意义?嘿,你别说!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反而更需要这种能力。比如做短视频的小王,既要懂拍摄剪辑,还得研究算法推荐,甚至得学点心理学抓住观众注意力。这不就是现代版的“博物通达”吗?说白了,单一技能早不够用了,得学会把不同领域的知识串成糖葫芦。

你可能会嘀咕:普通人哪有精力学这么多?其实关键在“通达”二字。就像咱手机里的导航APP,它不需要记住所有路线,但得知道怎么快速调取信息。我认识个开民宿的姑娘,她不会砌墙刷漆,但懂设计审美、会运营推广、还能跟客人聊当地文化,这种“跨界通”的软实力,反而成了核心竞争力。

不过话说回来,“博物”不等于啥都掺和。我见过有些人报了一堆网课,结果样样通样样松。真正的通达应该是像蜘蛛结网——找准几个支点,织出互相关联的知识网络。就像中医把脉,既要懂经络穴位,也得了解节气变化,最后还能用大白话给病人讲明白,这才是真本事。

说到底啊,这个成语给咱们的启示挺实在:别被专业分工框死了,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就像吃火锅,各色食材在滚汤里碰撞交融,才能激发出最鲜的滋味。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