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ó wù jūn zǐ
成语解释:指博学多识的人。
成语出处:《史记 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 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知识丰富的人
繁体字形:博物君子
英文翻译:Erudite gentleman
博:1.(量)多;丰富:渊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晓:博古通今。3.大:宽衣博带。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欢心。6.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博徒。博局。
物: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君:1.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2.敬辞。称对方:汪君。诸君。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说到"博物君子"这个成语,大伙儿可能觉得有点文绉绉的。哎,说白了不就是指那些既学识渊博又品行端正的人嘛!就像我邻居王教授,上周社区讲座他愣是从青铜器纹样讲到量子力学,最后还能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大爷大妈听,你说这不是活脱脱的博物君子?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查资料分分钟的事,这成语还适用吗?"您猜怎么着?前天我在博物馆碰见个讲解员小姐姐,人家不仅能把展品背后的历史脉络捋得明明白白,还能用"您瞅这青铜鼎的饕餮纹啊,跟咱现代设计里的几何元素异曲同工"这种接地气的解说,这不就是新时代的博物君子嘛!
要说最让我佩服的,还得是去年同学聚会上老班长那通操作。当时大伙儿争论"该不该恢复繁体字",眼瞅着要吵起来。老班长先掏出手机给我们看甲骨文"学"字的演变,接着话锋一转:"其实文字就是工具,就像咱们吃火锅,鸳鸯锅和九宫格各有各的香!"您品,您细品,这化解矛盾的水平,可不就是"博物"又"君子"的典范?
依我看啊,现在这个时代最缺的就是这种"活字典型暖男"。就像我常去的书店老板,每回进新书他都能用段子手的方式给你科普:"这本量子物理简史啊,比《三体》还烧脑,但比《甄嬛传》还宫斗!"要我说,真正的博物君子从来不是掉书袋的老学究,而是能把知识嚼碎了喂到你嘴边还不噎人的智慧传播者。
说到底,这成语放在今天更像是种生活态度。就像昨天刷到个短视频,农村老伯用废旧轮胎种多肉,边干活边念叨:"万物皆有用,关键得找对地方。"您说这算不算最朴实的博物君子?要我说啊,知识不在高低,贵在融会贯通;修养不在深浅,重在知行合一。这么一想,咱们普通人也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努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