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ōng
  • j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ōng dá gǔ jīn

成语解释:通:通晓;达:到达。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物。形容知识渊博,见闻广博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赞》:“唯孟轲、孙况、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扬雄,此数公者,皆博物洽闻,通达古今。”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学识等

繁体字形:通達古今

英文翻译:Access to ancient and modern

通达古今的意思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达:1.通;到。例:四通八达。抵达。2.对事理认识得透彻:通达事理。3.达到;实现:目的已达。达成协议。4.告知;表达:转达。传达。5.指得到显要的地位:显达。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今:1.现在;现代(跟“古”相对):当今。今人。厚今薄古。古为今用。2.当前的(年、天及其部分):今天。今晨。今春。3.指示代词。此;这:今番。今次。4.姓。

成语评论

通达古今”这词儿听起来挺玄乎,到底是啥意思呢?其实就像小区门口看门的老张头,既能跟年轻人聊直播带货,又能和退休教师侃三国演义,这种能穿梭时空的知识储备就是典型例子。

举个接地气的场景:小明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怼同桌死记硬背,结果被老师纠正:“这话说反啦!原句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像吃火锅既要备足食材又要掌握火候,缺哪个都涮不出好味道。”你看,误解经典就容易闹笑话,真正通达古今的人既懂原意又知变通。

有个有趣现象:现代人查着手机导航找古村落,游客举着自拍杆拍文物,这不就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活例子吗?就像用祖传菜谱做分子料理,老智慧装进新瓶子里,反而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有人质疑:知道这么多老黄历有啥用?去年考古系毕业生小陈给出答案——他在设计文创产品时,把汉代云纹和AR技术结合,做出的互动书签卖爆全网。这印证了“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的智慧,老物件里藏着新商机。

依我看,通达古今不是当人形百科全书,而是像玩拼图那样,把历史碎片和现实图景拼出新图案。就像老家阁楼的老算盘,爷爷用来记账,爸爸当工艺品摆着,00后表弟却能把它变成蒸汽朋克风键盘托,每个时代都在重新定义“有用”。

下次遇到难事儿,不妨试试“站在未来看现在”。就像百年前人们难以想象手机会取代算盘,今天我们又何尝猜得到,此刻的难题在未来会变成怎样的趣谈?这种跨越时空的思考方式,或许才是通达古今的真谛。

通达古今的造句

  1. 造句 法施主既然来自后世,知晓前世今生,通达古今变化,知晓天机循环,为何执意要扰乱天象,违背天机?
  2. 造句 独孤氏好读书,通达古今,是杨坚称帝的积极支持者,西元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封为皇后。
  3. 造句 你是鲁国闻人,通达古今,学识渊博,名声闻于诸侯,季孙大人有志强大鲁国,怎会舍仲尼这等贤才而不用呢?如果你愿意从仕,愚兄可以为你引荐。
  4. 造句 赵禹的学问总达不到通达古今的程度,如李太白抑或白乐天这等自然一望便知,但着实想不起“演山”。
  5. 造句 只有深入丰富多彩的生活,走进绚丽多姿的大自然,才会“博物洽闻,通达古今”。
  6. 造句 此处是通灵之境,天上地下,万事万物皆呈现其中,且此境通达古今,穿越过去未来,应念而往,无可阻也!
  7. 造句 先不用论梅日科构想有多么荒谬,仅仅从他的学识判断,他绝对是个通达古今的天才。